报名学习情绪梳理课,我通常认为自己脾气暴躁没有耐心,所以才下决心花钱听课。
已经听完八次课,从开始的无感到上完第七次时的小激动,今天听完课颇有些感慨:人在成长中不经意的经历,包括训斥批评等言语伤害,都以特珠的形式深藏于体内。有些经历,甚至自己都觉得水过无痕,可是身体却忠实的记录了当时的感受。在成长中,我们可能还不自主的绕开不愉快的感受,去找寻一个自己能接受的状态,可终究身体会抗争,会和自己的思想抢夺主动权,来提示你,提示曾经的伤害。
第八次课的主题是如何勇敢say no/怕拒绝和被拒绝。
案例的主角,主要想解决自己工作中不敢或不擅长拒绝别人的要求的状态,因为不会说no而导致自己工作量加大,份内工作完成效率不高,关键是内心深处的非暴力不合作情绪,使自己郁闷,让家人忧虑。在老师梳理过程中,她记起高中时代的生活,纵向上成绩不如小学初中时候好,横向上也比不上当年高中时的哥哥。为此,父母停下工作照顾她,可成绩依旧不佳。高中毕业20多年后的她,清晰的看到当年自己的无助,当年无力为自己申辩哪怕实事求是的讲事实。可能就是这些,让自己不由得委屈求全,擅长文科却选了理科,高中的老师恰好也是哥哥的老师,在老师有意无意讲述哥哥的优秀中,有没有潜意识里比肩哥哥的渴望?算是不断强化认知,从而让自己的思维模式固化,不能让别人说我的不好。所以拒绝别人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对自己的否认,从而不敢说"不"。
事实上,从别人的角度而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更可取。不情不愿的接受和不好不坏的完成处理结果,反倒不如坦然拒绝,以求更好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