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老子》第二十章 为之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应诺与训斥,相差几何?美德与丑恶,差别几多?让别人感到畏惧,自己也不能不畏惧。盲从之风,自古如此,何时止息!众人都兴高采烈,就像要参加盛大宴席,又如春日登台心旷神怡。我却独自漂泊,不知向何处去。就像婴儿还不会欢笑,疲惫不堪,无家可归。众人都感到满足,而我却一无所有,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终日混混沌沌。世人都自我炫耀,我却糊里糊涂。世人都功于算计,我却茫然无知。心是那样辽阔,就像大海无边无际,思绪就像疾风劲吹,飘扬万里没有尽头,众人都各有所用,我独显得鄙劣无能,我是这样的与众不同,看重寻求道的滋养。
本章如同一幅描摹春秋末期世态人情的风俗画,春光明媚的季节,熙熙攘攘的人群,或涌向高台,眺望美景,或兴高采烈的呼朋聚友参加盛宴。呼喊声,应诺声、斥责声交杂一片,好人、坏人、善良、丑恶,似乎也难分彼此,生活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再仔细一琢磨,似乎又呈现的是:“演员们”逐个登台表演着善恶美丑、人情冷暖、阴晴圆缺,得失悔吝……场面热闹非凡,而正是这喧嚣的人间,更衬托老子的孤独,他与众人是如此不同,众人都沉迷于角色的追逐、身体的享乐,老子却糊里糊涂,愚人一般不懂争名逐利,更不会机关算尽,他像是一个局外人,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思想广袤无垠,又深邃如海,于声色犬马无欲无求,只愿活在“道”中。
这一章节的对比描述不难看出,老子自带的思想上强烈的优越感。虽然一直以贬损来描述自己,实则想要表达的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所追逐和看重的东西却是他不屑的,而他所寻求的是又是普通人无法理解和企及的。可能这就是来自高智慧人群的傲娇与清高,他们的思想总是超凡脱俗,难以企及。
学习这一章,更愿意去领会的思想是尽兴于角色但不沉迷于角色,而不是做一个生活中的冷眼旁观者,毕竟每个人生而有任务,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仅仅活在思想里。于此,倾向于王阳明先生的思想,凡是在事上去寻个天理。尽人事,听天命。如果对于角色没有百分百的投入,又何能专注于事上,何能达到知行合一、人事合一,仅仅是思想接上了天线,行动跟不上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生活中,所遇之事既是问题也是答案。“道”无处不在,不是只有“玄而又玄”才是“道”。
就像一个朋友,她说她不学习这样那样,每天认真工作,做个好员工,好同事;回家做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每天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把花草打理得欣欣向荣,生活无忧无虑,感觉很满足很幸福。她就尽兴在她的每一个角色里,认真地完成这些角色自带的脚本任务。
这又何尝不是在“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