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搏动与倾吐
——读雒忱《百年炉火》
杨武亮 毛婷
一本厚实的小说《百年炉火》放在了我的案头,很突然也理所当然。感到突然是作者于繁忙的工作之余竟然抛出砖头块似的长篇,当然是对其量变、质变油然而生的坦然。我一直恐惧阅读长篇小说,也一直敬重雒忱孜孜不倦、笃信好学的雅怀风范,正是这份如沐春风的情谊,冰释了我对这部长卷的恐惧感,埋头走进他用满腔真情精心构筑的艺术殿堂。
《百年炉火》文笔感情满钵,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部内容和形式都十分厚重的长篇小说,虽然不能毫无松懈沉闷,但能像一把越夹越紧的钳子一样,钳住读者的心,使人一气呵成读完,而且深思不已。
不难读出,陈炉古镇既是弥漫着沧桑烟云的风华之地,也是雒忱个体生命泉流的涌发之源,自然地也就成为他的心路历程和艺术生命的肇始之处。作品中动人心弦的妙笔,来自于其对生活深切的体察和深沉的思考。长期以来,他对这块生他养他的母土无时不在地倾注着真挚地情,虔诚的爱和深刻的感悟,但在作品中,他又没有狭隘自大地把自己熟悉的母土疑惑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单纯地诗化乃至美化,也不侧重深情且单纯的叙事,而是把自己对故土的大爱,从血液里奔溢而出,融入字里行间。
《百年炉火》的创作,就是作者以这样热情澎湃、意气风发、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给我们徐徐铺展的。作者的笔力紧紧扣住开掘人物精神世界中最激荡着的瞬间,让读者的心紧跟笔触,也为故事情节增加了曲折多变、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在描述中把更多的人和情景交织了进去,在陈炉古镇小小的天地里,却映出了背景广阔、丰富多彩、诗情画意和惊心动魄的动人画面。
“各瓷户家的作场上大半已经晾晒上了陶土,成列成排的坯子晾在场上,药坯的作匠左手揽坯,右手药坯,动作像极了表演,自在投入痴迷的程度叫人惊异与艳羡。”小说中这样生动而细致的生活描写很多,如院落中的一棵老槐树、一处不起眼的景致、烧制瓷器的场景,作者的笔触都能在其间行云流水。即使没有到过陈炉古镇的人,浏览过《百年炉火》之后,看到这逼真的饶有特殊风味的场面,也不能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作者并不是一味地展览各种人和各种景象,以自矜生活丰富而哗众取宠,而是让读者不知不觉地随着可感触的形象,走进历史的生活,走进作者精心设计和渲染的典型环境中,和作品的主人公一起去经历喜怒哀乐,从卖妻救子、瓷窑倒塌到匪患横行,再到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最终步入新生活,不同命运的人的生命旅程,都在昭示着历史演进中人性的规律。
“活着就是一种经历。”《百年炉火》的创作,就是带着这样的生命历练色泽,从读者的眼球直入脑海。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在历史的演进中变化,在残酷的自然灾害和匪患、战争等面前,个体生命的颠沛流离和地域文化断层倒退,都没有让熊熊燃烧的炉火熄灭。而作者笔下对于家乡噩梦般的记述,和对生活其间的人物同命运的抗争,所作的一个近乎纪实且史诗般的描述,都是雒忱对岁月长河里被潮起潮落所淹没的祖辈和其衍生的片段的祭奠。这些本来十分纯朴、善良天真的青年和劳动者,在这种极端反常的社会生活中同命运顽强的抗争、同炉火共同的历练,在重重精神的苦难和压力下奋进,在逃避和反抗中痛苦的成长,也从挣扎中不断地觉醒。后知后觉式的憨厚身影以及生生不息的炉火,是生命燃烧出的蓬勃生机。
在整部作品里,雒忱犀利的笔,是高度忠于现实的。读他的作品,我们常常会为作者所描写的一些及其逼真的场景和精神面貌而感到震惊。饥饿中的绝望、厮杀下的血腥、颠沛流离时的无奈,都显示出作者拥有生动地再现这些场景的巨大才能,这种才能表现在:作者不仅能抓住人物内心的频率,而且能随之同频共振,更善于把握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和人物性格以及灵魂深处的某些细微的、难以捉摸的变化,即所谓的“以形写神”,以揭示人的精神面貌来获得扣人心弦的力量。作者所描述的具有悲剧的内容、令人心酸的场景背后,我们却处处都能感受到他那颗热情而激奋的心,处处都能感觉到他对于陈炉古镇及家乡人的爱恋。但作者所要描绘的并不仅仅是个体生活的悲欢,而是力图探求雒武、牟青云等这样的年轻人和几个家族精神上的惨痛历程——他们的痛苦、挣扎和觉醒,以及陈炉古镇斑驳陆离画卷所催生的波澜壮阔的成长景象。
作品中,乡土语言和词汇的应用,为陈炉画卷平添了生活的平实感。而“利益和金钱,不再沟里就在洼里,不在洼里就在坡里”这种借一斑以窥全貌的提炼的写法表现得很出色。不可否认,当下的读者已经不再满足那种只以情节的离奇、曲折取胜,却不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精神,从而也不能提高人们思想境界的作品。作为读者,需要作品中呈现更多的、更为血肉丰满的典型形象,要求对作品的细节和情节有更真实、更生动的描写。也要求作品具有优美的语言,更精炼的结构,更高超的技巧。所有这些,都被雒忱驾驭自如。
在整个故事里,雒忱扮演的角色如同一个开采玉石的巧匠,从原石中开凿出耀眼晶莹的珠宝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蕴蓄着无穷无尽的美,但开采玉石的劳动是一件艰苦的然而是最高尚的事情。我认为,雒忱正是踏着这个路途辛勤的劳作着。从他作品中的娓娓叙述和对家乡历史的详实描述中,不难看出作者“三更灯火五更鸡”时查阅史志的身影。
细细读来,小说中有的有些章节写农民的叙事语言还没能深入浅出,有的人物形象似乎没有把焦距对准,“盟誓仪式”等更能吸引读者兴趣的章节描写的比较单薄。但是所有的这些,都不能掩饰作品的厚重。我深知,雒忱是一位勇敢执着的探索者。他有着扎实的生活积累和独特的思想见解,也探索了这方天地间最深远的车辙。是探索,就难免有不够准确之处。但是,《百年炉火》概括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有目共睹的。我认为,这不仅是作者写作长篇小说的一个良好开端,也是对自己心路历程的一个回顾。
古镇沧桑,炉火旺盛。时光在陈炉所散发出的碎片,是雒忱边走边思的人生姿态,是他以心血着意捕捉先人们履历的印记,也是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情地注视中感情和理想交织的艺术映像。
祝福陈炉,祝贺雒忱。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