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打卡:
矛盾背后的一致:如何处理伴侣之间的差异
让关系空间变小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伴侣之间的差异。
他觉得,他和妻子的感情问题是两人性格上的差异造成的。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观点。在谈起彼此的矛盾时,很多伴侣都会说:我们爱好不同、性格不同、三观不合、我们成长的原生家庭不一样……这么多不同,所以我们就没法相处好。
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差异并不是伴侣关系有问题的原因,很多时候,恰恰是伴侣在一起的理由。
在刚开始恋爱的时候,伴侣和你的差异,往往是伴侣吸引你的点。
有些人渴望通过亲密关系,把伴侣和自己的差异,吸收扩展成自己的一部分。在这些差异上,寄托了克服缺陷、超越自我的希望。
可是慢慢地,随着摩擦的增多,这些曾经吸引人的优点,会变成让人讨厌的缺点。
所以,讨厌差异的背后,是人不愿意改变的固执己见。至少在恋爱的开始,差异不是亲密关系的固有难题。
亲密关系要运转,总是需要彼此扮演不同的角色。越是相处时间久了的伴侣,这种互补的特征就越强烈。所以,伴侣之间有差异,不仅不是问题,有时候反而是双方相互配合的结果。
可在我看来,差异恰恰是两个人在家里的合理分工。
为什么他们这么不肯妥协?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他们把差异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并且担心如果自己在这件事上听了对方,那是不是以后都得听对方的。
这种被支配、被改变的恐惧感牢牢抓住了他们,所以他们会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自己的观点,容不得半点改变。
这跟自我的成熟也有关系。越是成熟的自我,其实越不会害怕改变,也越容易接纳别人的观点。而越不成熟的自我,越会担心被别人支配,所以会用更大的声音来说不。
人们不肯妥协的第二个原因是,把差异看做是对方没有全心全意支持自己,理解自己。觉得只有对方跟自己一致,才是关心和爱自己的。
那成熟的伴侣应该怎么处理彼此之间的差异呢?有两个处理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要理解和接受这种差异,并寻找差异背后的一致性。
保留观念上的差异,可是在更高层次上却达成了某种一致。
其实,想法上有矛盾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相反,知道各自坚持的只是某种看法,而不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无论有什么样的矛盾,不要让这种矛盾影响彼此的关系。只要有这种共识,就更能够容忍彼此的矛盾和差异。
第二个原则是,要用一种商量的方式对话。
这里强调一下,解释、辩论、指责、通知,它们和商量的区别在于,前一类沟通是封闭的,也就是在说理由之前,已经打定主意不让对方影响自己。而商量是开放的,也就是允许对方说他的理由,也允许对方影响自己。
怎么把通知变成商量呢?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做法,就是在每句话后面加个后缀——“好不好?”。
两个人都在征询彼此的意见,而没有把彼此当作对立面。这就是商量。通常,会商量的夫妻才能找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把差异变成彼此的矛盾。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想法完全一致的伴侣,因为立场角度、学识、家庭环境的造成的不同,所以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当两个人恋爱的时候,伴侣和你的差异,往往是伴侣吸引你的点。可随着接触了解增多,慢慢地摩擦的也增多,这些曾经吸引人的优点,会变成让人讨厌的缺点。所以,讨厌差异的背后,是人不愿意改变的固执己见。
亲密关系要运转,总是需要彼此扮演不同的角色。越是相处时间久了的伴侣,这种互补的特征就越强烈。所以,伴侣之间有差异,不仅不是问题,有时候反而是双方相互配合的结果。差异恰恰是两个人在家里的合理分工。
很多伴侣在处理差异的时候会把差异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担心这次妥协了,下次都要听她的,两个人就互不相让。其实是越成熟的人越能接受改变,接收新的东西。所以要理解和接受这种差异,并寻找差异背后的一致性。
人们不肯妥协的第二个原因是,把差异看做是对方没有全心全意支持自己,理解自己。觉得只有对方跟自己一致,才是关心和爱自己的。这里我们可以试着以一种商量的方式对话,解释、辩论、指责、通知,它们和商量的区别在于,前一类沟通是封闭的,也就是在说理由之前,已经打定主意不让对方影响自己。而商量是开放的,也就是允许对方说他的理由,也允许对方影响自己。
在处理差异的时候多说“好不好”“可不可以”…来咨询伴侣的意见多尊重对方的感受,才能找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