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备受期待的作品。
跪了。
说跪了有点严重,毕竟也拿到了7.1分的成绩。
但是作为一位长期生产8.5+分数电影的导演来说,7.1分可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第三度嫌疑人
三度目の殺人
导演的名字——
是枝裕和
阿布曾经不止一次的提到过这个名字,在日影的家庭温情类电影中,是枝裕和的作品绝对是占据重要位置的。
「海街日记」「比海更深」「如父如子」等等高分电影阿布隔一段时间总是想要翻出来看一遍。
这部「第三度嫌疑人」,并不是是枝裕和擅长的家庭亲情类电影。
注意看电影类型,悬疑、犯罪。
而且海报中也透露出了这部电影的风格,三个人的脸上都有血迹。
为什么这部是枝裕和的转型之作只拿到7.1分?
因为电影本身质量很烂吗?
阿布认为并不是,我认为一个最大的原因是,他不符合观众心中悬疑片的套路。
有很大一部分观众喜欢悬疑电影的原因是什么,是可以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慢慢地理清所有的线索,推断出凶手究竟是谁。
也就是说,一部常规操作的悬疑片,是一点一点拨开迷雾,露出真身的。
而「第三度嫌疑人」呢。
它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是枝裕和不断地增加干扰观众的线索,不断地模糊推理路线,以至于观众看到后面根本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凶手。
或者说,所有的人都像凶手。
而且整部电影的悬疑设定连接点十分薄弱,剧情进展缓慢、很平。
在「第三度嫌疑人」中,我们随处可见是枝裕和式的慢节奏讲人性。
上面这两点,也是观众不买账的原因。
不信,你来看。
影片开始第一个镜头,直接对准凶杀案。
黑夜,河边,一个男人用扳手重击另一个男人的头部,确认呼吸停止之后,倒上汽油焚尸。
导演生怕观众看不清凶手长什么样,还给了一个镜头推进的大特写。
而且杀完人没两天,他就被捕了。
被捕之后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影片开始还没有五分钟就直接认罪了,还怎么玩?
整个案件其实很简单,凶手三隅(役所广司 饰)杀害了自己的社长。
据他自己交代,是因为钱才杀掉他。
三隅30年之前就有过犯罪前科,这次他直接承认了自己抢劫杀人的罪行,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死刑。
重盛(福山雅治 饰)作为三隅的律师,要尽其所能的帮他避免死刑。
阿布先要表面立场:我认为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整体风格让我想到了韩国经典电影「杀人回忆」。
好在哪?
人设的转变,故事寓意。
当然,前提是我没有把「第三度嫌疑人」当作一部悬疑片来看。
(我不是洗地的,放心)
是枝裕和这部被贴上悬疑标签的电影,其实讲的并不是一个悬疑的故事。
他讲的,是对整个社会、对人性的质问。
命案发生,凶手应该绳之以法,对吧?
那么,身为三隅的辩护律师,重盛如果真胜诉了,肯定会遭到大部分人唾骂。
在第一次开庭之后,对方律师就一脸鄙视的告诉重盛:
"你这样的律师"
"只会妨碍罪犯面对自身的罪行"
"直面真相"
对方辩护律师正义凌然的说出这四个字,是因为三隅说自己是凶手,她口中的真相是一个嫌疑人自己说出来的,所以她并没有调查过真正的"真相"。
反倒是重盛,他在为三隅搜集证据的时候,正不经意的慢慢面对真相。
在调查过程中。
很多迷惑观众的镜头出现了,这也是前面阿布提到的,「第三度嫌疑人」慢慢出现了干扰观众的线索。
被三隅杀害的社长,他的工厂里的员工都是有犯罪前科的人。
跟着重盛的实习律师说:"你们社长真是好人啊。"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并不是,主要是有前科的劳动力更廉价,而且被社长抓住把柄之后更好管理。
而且这家食品厂里面藏着猫腻,社长每个月都会进一批廉价的不合格原材料生产食品。
社长的家庭中,也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她的女儿告诉重盛,自己从14岁开始就被父亲性侵,而自己的母亲对此事充耳不闻,任由她被禽兽父亲蹂躏。
原因只有一个,她的母亲只在乎钱,工厂的黑心食品和她的母亲也有很大关系。
很多影响案件进展方向的线索不断地被放出来。
包括因为三隅的坦白,案件发生时很多问题都被忽略了。
三隅为什么能在漆黑的夜晚把社长带到河边?
在案发现场,为什么会出现一个类似十字架的形状?同样的图案,也出现在三隅为死去的金丝雀建造的小坟墓上。
除了重盛以外,没有人在乎过。
对待案件,重盛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到一个地方推测出一个位置,再摸到一个地方再推测出一个位置。
为什么随着剧情的发展,线索会逐渐模糊?
这么说吧,因为是枝裕和根本不在乎谁是凶手,或者说,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三隅的命运,都掌握在他自己手里。
他喂养的六只金丝雀,被他杀死了五只,最后一只被他放生了。
这样做,只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生命一直都被挑选着。
三隅表达过自己的一个观点:"有一种人是不被生下来才好的人"。
这句话点明了整部电影的中心,那就是——
我们的社会,我们周围的人,是如何对待这种"不被生下来才好的人"的?
很明显,三隅就是那个不被生下来才好的人。
他的父母、妻子都已经去世,唯独留下他这个有犯罪前科的人好好活着。
生命一直都被挑选着。
这种挑选,让三隅愤怒,让他痛恨这个世界。
他想死。
「第三度嫌疑人」的故事进展到这里的时候,随着三隅的凶手身份被不断地模糊,其他人的嫌疑不断增大。
三隅已经从一个凶手慢慢的变成了被害人。
杀害社长的是三隅吗?当电影进行到最后的时候,所有人都不能确定。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扼杀三隅的凶手,就是他身边的每个人。
走出法庭之后,重盛擦了一下自己的脸,和三隅、社长女儿的动作一模一样。
是枝裕和通过三人的同一个动作,暗示着三人的杀人犯身份。
让阿布感觉最惊艳的一个镜头,就是影片最后,三隅和重盛的脸通过折射而重叠在一起。
重盛费尽心力的想要为三隅开脱,然而他也是杀死三隅的凶手之一。
「第三度嫌疑人」所表达的意义,就在这一个镜头中。
整个故事,其实非常沉重,是枝裕和似乎也不想让这部电影一路沉重到底。
在「第三度嫌疑人」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很多日式家庭温情戏。
重盛离婚后与女儿之间的微妙关系;三隅租住的公寓的房东老太太对着重盛念叨着家长里短;重盛父亲和他之间的交流。
从很多镜头中,我们都能看到是枝裕和之前的风格。
重盛的家庭关系破裂很严重,离婚、女儿归女方抚养、与父亲关系不好。
"连父子都不能相互理解的话"
"更何况是别人的事"
通过「第三度嫌疑人」这样一种悬疑风说出一句日式心灵鸡汤,既让观众回味到了是枝裕和家庭片的味道,同时这句话也是引导重盛调查方向的点睛之笔。
安插的家庭味道,是是枝裕和对这部阴暗电影添加的一丝调味剂。
尽管如此,三隅的结局依然在观众的心上狠狠地划了一刀。
当影片最后,重盛站在十字路口仰望天空的时候。
这个镜头让我想到了「杀人回忆」中最后宋康昊的那个眼神。
站在十字路口的人,间接杀掉一个人的人。
何尝不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