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按普通的解释如下:
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把所有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
经部包括儒家经传和小学方面的书。
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也包括地理书。
子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
集部包括诗、文、词、赋等总集、专集。
文化的目的就是以文化人,文以载道,而“道德”就是阐述宇宙万物以及人生的真相,即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终极问题。
我们中华文化,儒释道三家文化,都是阐述宇宙人生真相的文化。而其最终目的其实都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是怎么达成这个目的呢?就跟我们要做成一件事一样,首先需要有理论方法,然后有先辈们的实践案例研究,其次在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去,最后根据个人融会贯通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发挥。
所以其实经史子集的更深层的含义就是跟上面理论实践是一一对应的:
经部典籍是阐明宇宙人生真相和修齐治平的理论与方法。
史部典籍是先辈们按经部典籍的理论方法落实在修齐治平的经验和案例。
子部典籍是先辈们在修齐治平中集大成者的一家之言。就是在修齐治平中有杰出成就者的著作,水平一般比较高,属于各自领域中顶尖的存在。
集部典籍是先辈们修齐治平中根据个人融会贯通程度的不同,而创作的个人性著作,水平参次不齐,有高有低,跟子部的大成就者比,总的来说是比较低一些的。
所以学习国学的经史子集,其实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比如我们想要家庭和睦,社会和家国天下太平,都是有理论有方法可以学习的。不仅有理论方法,还有历史上先辈们的案例记录可以参考。理论方法就是经,案例记录就是历史。各行各业的集大成者就是子部典籍了。先辈们的各种经验传承就是集部典籍了。
所以如今社会上三百六十行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经史中没有记载,则可以在子部和集部书籍中找到答案。
但是很多人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义还不太清楚。
修身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其实所有个人问题都可以通过修身解决,比如抑郁症,社交恐惧症,人际关系,为什么生气心情烦躁?为什么生病?为什么读书、挣钱?为什么工作?为什么活着?乃至人生的事业和理想的问题,世间万象各种看不明白的问题,以及各种人生的迷茫和焦虑担心恐惧等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修身解决来解决。
所以“修身”在古代是人出生后的第一等大事。故而《大学》里面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讲修身的重要性。
那“齐家”呢?齐家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让家庭和睦温馨,家族兴旺发达的学问。但是在齐家之前首先把修身的功课学好,才能解决家庭的各种问题,才能和睦六亲九族。
那“治国”呢?治国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做到让国家国泰民安的学问,能解决社会上三百六十行的各种问题的学问。能解决包括如今我们国人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和住房养老等重大问题的学问。
而“平天下”呢?那就更厉害了,就是可以让全世界和睦相处,让全世界没有地区冲突、战争乃至灾难病苦等问题。让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得开心幸福美满安康的学问。
所以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义,我们才知道这是多么宝贵的学问啊!我们如今人世间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从国学里面找到答案。
而解决人世间所有问题的理论方法在哪里?就在经史子集的经部典籍里面,也就是在我们通常讲的《四书五经》里面。所以古人为什么读四书五经?因为它们能解决如今人世间的各种问题,包括天灾人祸,社会矛盾,企业经营,个人事业乃至家庭和睦等等问题。所以这样我们才知道四书五经的重要,才知道经史子集的宝贵啊!
而如今的国人们,大多数人还不懂得它们的珍贵,还不懂得国学的重要,真是身在宝山而不觉啊!这些东西的重要,古人早就搞得明明白白了,所以古人的科举考试才会考四书五经啊!因为四书五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大学问啊!如果觉得四书五经的分量太大,也可以直接看唐太宗编辑的四书五经缩减版《群书治要》,和清末和民国年间编写的《国学治要》。
可惜如今知道这些的国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数人可能还都以为国学只是文学一类,是文学家们拿来无病呻吟的,其实这真是莫大的误解。归根结底,只是因为我们对国学的了解太少了,对国学能解决什么问题一无所知,才会身在宝山而不知也,实在是一件让人悲叹遗憾的事。
如今国学兴起,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国学是能够解决人世间各种天灾人祸乃至社会家国各种矛盾的重大学问,认识清楚了,才会真正的重视国学,认真学好国学,不负先辈们的辛苦传承,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