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麦时节

       六月七号八号是全国高考的日子,每到这个时间,是参加高考的孩子和家长们最紧张的日子,对于我们家乡的种地伯伯来说也是紧张的日子,因为又到了麦收的时候,就像高考学子一样,饱满了,要有果实要收割了。

       头天晚上爱人说,预报上说明天还有雷阵雨呢!这老家的麦子不知道今天有没有收割完,这三天两头的下雨,可咋收麦子呢!听完爱人的话,才意识到又到了割麦子的时候了。

      今年到收麦的季节有点反常,大雨小雨雷阵雨隔三差五光顾,就连往年不常见的冰雹也接连下了三场了,麦收前的一场大风夹杂着大雨,很多成方连片的麦子都伏地了。


【一】打麦场里的光屁股娃娃

       我们小时候,有寒暑假外还有一个假期叫麦假,就是每到割麦子的时候会有半个月的假期,以便于能帮助家里增加收麦子的人力。如果说要给孩时的快乐时光总结个时间段的话,这个假期算是最开心的一个了。因为收麦子就意味着夏天来了,小娃娃们可以光屁股了。

      每家每户先找一块平整的自留地,先翻地、再压平整,整个过程要持续好几次,打麦场光滑了,也成了我们农村娃娃的一个游乐场,跑来跑去、学骑自行车,假模假样的跟着大人溜石滚的,倒是没有见过牛拉石滚,我们当时都有了三马车。当时能把麦子收回家是很繁琐的一件事,大致过程是先把打麦场收拾出来,全家族一块去割麦子,用麦秸做的麻绳把麦子成捆成捆的打结,然后把打结好的麦子用三马车拉到打麦场,用脱粒机直接脱粒,脱粒的时候还得分三部分,一部分负责把麦子塞进机器里,一部分负责接麦粒,一部分负责把麦秸扒拉开。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顶着机器哇啦哇啦的噪声,整个麦收要持续十天左右。我们小孩子能帮忙就简单帮帮忙,不想干就跑着玩去了。

      麦收期间,我们最稀罕的就是晚上跟着大人在打麦场睡觉,买上点果子油条,大人们买点啤酒,他们喝酒,我们吃肉,对于花一毛钱都要跟家里要的我们来说,这也算是吃上了山珍海味了。伴随着潮湿的天气,就睡了,第二天开始又是忙碌的一天。


【二】我奶奶说,不能浪费粮食

      家里叔叔大爷多,割麦子的时候是不让奶奶下地的,可是老人知道粮食是珍贵的,不会浪费粮食,哪怕是一粒。

      用麻绳打捆的麦子总会有漏网之鱼,所以,打麦场是哇啦哇啦的机器声,在田地里,奶奶总是在倔强的捡拾那些掉落在地的麦穗。奶奶捡的麦穗直接扔到大街上,路过的车轮就直接把粮食粒压出来,也不给脱粒机机会,主要是不想因为这点麦穗麻烦大家,奶奶说起码我自己捡的麦子够自己吃的了。今年奶奶83了,她说还想自己去捡麦子的,可是现在都是联合收割机了,收了麦子直接就播种,田地里也没有麦穗可捡,走过人生的艰难,才知道粮食的珍贵,哪怕天气再热,也不能阻挡我奶奶捡拾粮食的劲头。


【三】联合收割机还在村东

       不知从何时,到麦收时节已经没有了打麦场,轰隆隆的联合收割机占据了麦收的主角,好像是革命一样,瞬间就颠覆了人们的思想。每到麦收前,大批大批的联合收割机就开始排着队的开来,总感觉那么多的收割机,如何用的?可是每到麦收,收割机还真是难求,打电话总会回你一句,还在东头呢、还在西头呢、还在**村呢,反正总是改不到你家用。用联合收割机确实也快,以前要用十天的时间才能收拾利索的麦子,俩小时就收拾利索了,而且不用把麦子整干净,就有人排着队买走了。这样的麦收不过瘾呢!也没用了麦假,也没用了果子油条可吃,还没有了拿麦子换西瓜、换杏的乐趣。东街小子、西街媳妇也不用头裹毛巾灰头土脸的扒拉麦子了,貌似麦子也没有之前那么金贵,人民也不在乎亩产多或者少,越来越多的农民把土地流转后,田地貌似也没有了他应有的面貌。


    此刻,窗外又是一个阴天,但愿不要再下雨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80后的我,儿时的记忆中,每年六一都是有假期的。开始以为是因为儿童节放假,后来才知道是因为老师也要收麦,所以才会放...
    雪后山阅读 786评论 4 12
  • 二十年前,农村还没有自动收割机,人们都是用镰刀割麦子的。一般农村家庭从收割小麦到贮藏最少需要两周的时间。现在不一样...
    meychang阅读 492评论 0 0
  • 母亲年纪大了,经常对着我们念叨“麦子都吃完了,以后该咋办呀?”。我们都和她开玩笑,“着急了,着急了自己去种...
    清醇如风阅读 463评论 2 5
  • 麦收是关中农村一年中最重要的农时。 小时候,每年六一儿童节的兴奋还没有散去,农历小满过后,一望无垠随风翻滚的麦...
    栎风唐勇阅读 1,477评论 4 4
  • 现在正是秋收季节,看到乡亲们下地掰玉米、摘豆子、薅花生,不由想起小时候的劳动场面。 但那时候最繁忙的应该是六月的麦...
    戚老师说阅读 1,419评论 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