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医院是以诊疗疾病,照护病人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
医院的性质:公益性 保障性 生产性 经营性
医院的功能:提供以医疗服务为主,并开展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承担与其相应的临床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等任务,同时承担部分公共卫生任务,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治,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等。
医院工作特点
ⅰ. 医院必须以病人为中心。
ⅱ. 医院必须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ⅲ. 医院服务具有公平性。
ⅳ. 医院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规范性。
ⅴ. 医院工作的整体性和协作性。
ⅵ. 医院工作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ⅶ. 医院工作的时间性和连续性。
ⅷ. 医院工作的社会性与群众性。
医院分级:一级综合医院(10万人以下) 二级(十万左右) 三级(百万以上)
医院管理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过程。
研究对象:
(1)医院系统及其各个层次的管理现象和规律
(2)医院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制约条件
管理的职能: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医院管理模式(hospital management models)就是医院管理的运作方式和所采取的样式。
(一)市场主导型——美国 自主经营,政府干预有限。
在组织管理体制上大多数实行董事会(医院的最高权力机构)。
(二)国家福利型——瑞典、英国等
这种类型的医疗体制特点是:政府高投入,国民高税收(筹资方式以税收为主),全民强制参保,全民享受一系列的高福利政策。
(三)公共合同型——日本、德国
该类型的国家主要通过商业保险享受高水平的民办医疗服务,国家同时实行较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使低收入者的医疗也能得到保证,如日本、德国。
(四)公私功能互补型——新加坡
政府医院重组:按照公司法将政府医院注册为法人集团,将政府资产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和管理,使医院享有独立的管理权,运作效率和费用效率达到最优化,而并不追求利润。
这种模式就是医院所有权(国家所有)和经营权(私人有限公司)分离的模式。
我国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微观层面的内部管理制度 核心是建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机制。
(二)设置规划层级化
逐步建立和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
(三)管理业务多元化
(四)管理措施法制化
(五)管理人员职业化
(六)管理手段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