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场十年
设计院工作十年,从羞怯不敢沟通的小女生,成长为技术负责人,再竞聘为中层。一路迷茫、一路思考,成长逻辑是什么?特别是成长的关键时刻怎么把握?我觉得是时候总结自勉了。
职场新人的烦恼
初入职场时,充满期待,但更迷茫。期待的是,见识新奇的人和事,学到技能和知识,不断成长,成为一个优秀出色的大牛。迷茫的是,现实与期待大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没有深夜加班、激烈讨论、技能培训,也没有大牛带我做项目。曾经有一周,在办公室一句话没说,与同事零交流。没有实践,技能成长缓慢。
生活看似平静,却不知自己在干什么。迷茫焦虑与期待向往纠缠在一起,一团乱麻。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节奏和精神状态,越来越烦躁。
更大的烦恼来自2年后的一天。这时办公室新来一位同事,一个周末,领导加班培训他画图技能。我俩是唯二新人,为什么领导不培训我而是他?明明他比我少两年工作经验。一想到未来他练成大牛、甩我一条街,就觉憋闷。
秋高气爽的下午,西晒透亮了房间,我却心情沉重,走来走去,无法安坐。一想起这件事,就胸口碎大石。但事实如此,不能接受,就必须忍痛分析。
思考分析让我发现了问题点:我的工作态度被动,等着有人教,等着传帮带。空长经历,但不长经验。对领导来说,对工作更有期待、有热情的新人更好培养。
想清这一点,我意识到不能再失去机会了,必须主动工作。
第一次主动出击
观察、搜寻工作内容,有一个比较“脏”的活儿,相对容易申请。参加项目现场踏勘,出外业。我所在的地区,黄土地貌,野外有风就漂沙子。
但其实也不容易申请,因为我怕害怕,担心主动要活儿却被拒绝。
最开始我想,一上班就去找领导。又想去的太早,他还没进入工作状态,万一心情不好,秒拒我。如果晚一点去,说不定会有别的事情找他,顾不上我。纠结了2天,决定就9点钟去他办公室吧,不再为此思来想去、为此拖延。我盯着电脑屏幕,看右下角时间一分分过去。
站在领导办公室门口,门紧闭,我贴到门上听,有讲话的声音,才九点就有人来找他了。退回到走廊,与两侧的滴水观音站成一排。安静的走廊,只有我心跳的砰砰声。抻直有些弓起的腰,我想还不如早点来,省掉门口这番磨难。
但其实也希望时间过慢些,虽然数次在心里练习,“领导,项目这次出差,如果车没坐满,希望能带上我”,当面可以流畅的说出这句话。但领导如果拒绝了我,那以后还继续一次次的申请、一次次煎熬吗,不敢想象。
这时门打开了,有人出来,我顺势走进去。一鼓作气、叽里呱啦把准备的台词抛出去,领导说,“好啊,很支持你这个想法,明天刚好有个项目出差,你就跟着项目组一起去吧!”。
我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摸两下头,嗯嗯啊啊,终于想起来说“谢谢、谢谢”。回到走廊,抬头望尽头的窗户,一线光柱,恍如隔世。
这次毛遂自荐取得的踏勘经历,为第二次、第三次踏勘积累了经验。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识图能力,也拉近同事关系。
第二次主动出击
接下来,我申请做项目造价。这活很累,工作量大又是最后一步。前面几个流程,有一个环节出问题拖进度,就得靠造价赶时间,经常熬夜。并且工作内容机械,只是敲入别人提供的数字。
我不喜欢机械工作,更想做项目总体。掌握项目控制因素、把握进度,像军师一般排兵布阵,一切尽在掌握中。但谁不喜欢呢?竞争大,不容易出头。并且项目总体需要大量协调,协调外部业主和利益方,协调内部各专业各环节,会由更有资历的工程师担任,我还不够格。
所以我选择从基础入手。我的加入,分担造价师不少工作量,所以她很乐意提供经验分享,帮助我从造价角度解读项目、分析项目。领导也感觉到我的积极,产生好印象,一举多得、出击成功。
半年后,经过完整项目磨练,我基本掌握造价工作内容,能独立完成项,更对项目有 深入理解。这时前期研究项目增多,总体岗位缺人,我成功补位,成为项目技术负责人,承担总体工作。
当主动去做成为习惯
3年的坚持,主动去做已经成为习惯,主动思考成为条件反射,这种积极主动的心态给我带来了好运。又过了5年,赶上公路大建设和公司上市,我竞聘成中层,从职场小白升级为职场老手。
这十年从被动到主动的成长历程中,我体会到的成长逻辑是:一个个解决问题,填补迷茫与期待的差距。成长主线则是思考,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选择:选择进,而不是后退或静止。
而成长的关键时刻,就是找到问题点那一刻。愿你我能在以后的职场中,迅速锁定问题点,击破,然后迎接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