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买了七本书,何伟的《江城》成了其中之一。看了豆瓣的图书里面的点评后入手,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也让我对何伟单单用两年的时间就把汉语学到灵活应用的地步肃然起敬。
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在邓小平爷爷的带领下,中国才对外开放不久,但是整个中国的发展趋势是 better and better。那么你的印象里,那时候的中国是怎样的呢?
但是作为属于中国偏远的山区,涪陵,就像一个刚睡醒的婴儿,懵懂,天真又充满着好奇之心,在父母的拉扯下,亦步亦趋。
何伟,一个地地道道,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年轻人,作为自愿者老师的身份来到涪陵师专,他不仅对学生们充满好奇与爱,也对当地的普通人,当地的风土人情充满着无限的好奇。 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重庆,也是那个年代大部分中国地区的缩影:贫穷,落后,闭塞,甚至愚昧却又充满无尽的好奇之心。这一切在何伟的笔下显得真切而又独一无二。他以一个客观的视角看到了很多中国人看不到的东西,宝贵又真实。
生为90年代的人,我仿佛在跟着他的笔尖在回忆儿时自己生活的环境。 尤其在广大农村里,太多人都在为多生几个孩子煞费苦心,物资永远都没那么充足,太多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留守儿童几乎是家家都有, 交通永远都不便利。。。 但是那个时候的我们,天真纯粹,简单快乐, 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有了父母的支持,我们总是怀揣着摆脱重新走父母是农民的老路。在今天看来,似乎都实现了这样的梦,但是过得幸福的人似乎越来越少。
这几十年中,中国实现了质的飞跃与发展,也许当何伟再次回到中国时, 再也找不到他印象中的那个中国。时代变了,人们的想法也变了,曾经很难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如今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曾经那些很有想法的年轻人,如今也只是过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而他们的下一代依旧如此。
何伟的眼中,慢慢理解的传统文化,逐渐走向世界的中国,不再闭塞的江城,不再对老外大惊小怪的四川人。。。所有的一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开始发展时最初的样子。 客观,真实,又发人深省。
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 作为外教的他们也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两位来自美国的老师Greg跟Joe与他们的相似性,也许他们眼中的中国就跟何伟与亚当眼中的中国类似却又发展了很多。我们这一群学生也就像他们在中国的家人,他们被邀请参加中国婚礼,跟中国人一起过春节,我们一起爬山露营,一起过圣诞。即使毕业多年,再次相聚,我们仍然像是在上着另外一堂课,融入社会后的人生之课。现在想来,真的是怀念不已,因为疫情与年纪的关系,他们已经回到美国,这一别不知何时能再见。
非常感谢这些外籍教师,给中国学生带来了知识的力量,也拓宽了我们的眼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衷感谢外教们带给中国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之路。 也感谢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