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玩牌桌游戏,输掉了手上2/3的钱还会选择继续玩吗?
选择不玩了,因为已经输掉了2/3的钱了,不确定接下来赢的概率有多大,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放弃了继续玩的想法。
选择继续玩,已经输掉2/3的钱了,不甘心输掉的那部分钱,玩下去要把输掉的钱都赢回来。
没人愿意遭受损失,那种感觉很糟糕。
在面对是否继续的决策上也深受是否能赢的风险考量。但厌恶损失心理,冒着风险也要继续玩下去。
事实却是,继续玩下去,容易变得急躁、没有耐心,更容易影响判断。很大概率会输掉接下来的游戏。而控制情绪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事,也非一日之功。
厌恶风险是低风险资产提供较低回报的原因,风险更大的资产有可能给出更高的回报。回避风险方面我们一贯喜欢确定性而不是去博弈。但有时候我们会做出与此相冲突的决定。
当我们权衡不同的选择时,我们赋予其价值的高低取决于我们开始有多少钱。
经济学中有一个例子:A总财富100万美元。B总财富是1000万美元,两人进行一次赌博:
一、50%的可能性以100万美元告终,或50%得可能性以1000万美元告终;
二、肯定以500万美元告终。
以利益最大化的原理,A会选择二方案,B会选择一方案。对于A来说,二方案会让收入毫无悬念地增加5倍之多,一方案让A有一半的机会损失所有钱财,两个方案二方案带给A好处更多。然而对B来说,两种方案都会让他损失,只能选择损失较少的那个,一方案有一半的机会让其损失900万有一半的机会不会损失,二方案百分之百会失去500万。只要有机会不损失,人们就更倾向于接受不损失博弈,一方案对B更有吸引力。
以上例子是典型的损失厌恶心理,损失厌恶心理得一个延伸结果,通常会导致不必要的冒险,是我们遭受比我们通常能容忍的更大得损失,在经济学上成为“盈亏平衡效应”。
这是什么意思呢?通俗的说,当我们赔钱但马上有机会赢回来甚至赚钱的时候,我们不仅承担更多风险也会让人承担大得多的风险甚至更大的损失。避免损失的办法就是一走了之。
当扑克的时候,手上有500美元。看牌后,你必须决定是下500美元赢得池子里的800美元还是不玩这一把。若赢得800美元和输掉500美元得概率都是一半,不跟进的可能性更大。但如果你面临相同的赌注。而且上一轮刚输了500美元,盈亏效应预测会就此下注,现在的选项是赢回你损失的金钱,或输掉更多(1000美元)。
在输掉很多以后,你对损失就没那么敏感了。大部分人会更具有侵略性。
不仅在玩牌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风险。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风险等待决策和选择。如何合理的冒险?合理的冒险意味着面对风险要规划了合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