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才明白为什么《知否》和《甄嬛传》为何能经得起时间长河的考验而好评常在,历久弥新。永远被盛明兰的谨慎克制打动——哪怕是夫妻间,亦得小心经营,心怀感恩却不依赖,永远独立,自己扛得住才是最重要的。面对小公爷的感情,她虽在开始心存幻想,却仍以理性分析,果断斩断情丝。既然做出了选择,即便心痛,也要坚定地向前看。
终于明白,在年家倒台,甄嬛去冷宫看华妃时,华妃对甄嬛说的那句:“因为你从来没像我这样爱过皇上。” 这句话其实对了一半,华妃确实是为数不多的真心爱皇上的人之一,但错的一半是,甄嬛也爱,她可以为皇上在蓬莱州绝不苟活,怎么算不爱呢?但她的爱里,是有克制的,有自我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她和皇上决裂之后,仍然有活下去的勇气,勇敢面对甘露寺的生活,也可以果断地开启下一段感情。但是华妃,她的爱,却是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寄托在皇上身上,皇上不来看她,她会找很多理由和借口,借由欢宜香麻痹自己,皇上仍然是爱自己的。当这个唯一的精神支柱,随着欢宜香秘密的暴露而轰然倒塌时,华妃才发现,这么多年自己的一切情绪和宫斗,都像个笑话。所以,这样的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撞墙而亡。
《基层女性》所传达的主旨,我想大概是,“基层”不是一种阶层,而是一种处境。如果你不能做到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哪怕是富家女,也仍然会调入“基层女性”所面临的困境。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说,许多女性固执地在“做孩子”,在举止和衣着上无限延长她们的童年。在男人的怀抱里重新变成孩子,使她们十分满足,爱情,把她的母亲和父亲还给她,也把童年还给她,她所期望的,就是在她头顶上重新找到天花板,重新找到向她掩盖她被一起在世界上这一事实的墙壁,重新找到为自己的自由辩解的法律。
后来,去看霉霉,那句:The scary thing is, you are on your own now, but the cool thing is, you are on your own now! 去看国际法律师黎巴嫩女性阿迈勒的故事,原来蝴蝶与坦克可以共存与一个女人身上,去看的deepseek的天才少女罗福莉,从班级倒数到保研北大,因为是女性,她训练出的AI回答更加细腻有耐心,当你对AI的强大感到不安时,它会回答,我的“强大”不过是人类文明千年积沙成塔的回声,当你为它的文采打动时,它会说,所有当你颤栗的文字,本质上都是你灵魂深处已有的回音,而我不过是你偶尔经过的山谷,让你听见了自己声音的重量。而性别,从来不是能力的限制。
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来自于“关注、看见与价值感”的良好镜面效应,正如AI之所以受人喜爱,亦是如此。那么,所有的自身痛苦又何尝不来自于面对现实的不臣服,缺少直面现实并承担自己成长责任的勇气呢。当你内心仍然固执于做孩子,哪怕是外表独立能干女强人,由于自尊心而强行把靠近你的人推开,却也未必是真正的独立,反而会吸引有人格缺陷的人(参考BPD与NPD的纠缠)——因为你暗自咽下的委屈,早晚还欠你一场所谓“被拯救”的抱头痛哭,不是么。
致所有女性,当你不真正以成人的身份直面自己成长的课题,就永远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