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父子之间经典的对话,告诉了我们努力读书和不读书的大不同。
儿子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
父亲说,一棵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者当柴烧。
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
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干不了别的。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
儿子说知道了。
爸爸又问:
“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儿子说丢人。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者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
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地位就高。
那次谈话给儿子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从此儿子在学习上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诱,就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这个故事中的父亲尽管只是个农民,但他却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诠释了读书的重要性,更让儿子明白了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生活。既尊重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又让孩子明白了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甚至还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看似很深奥的问题,在这位农民父亲的口中却被解释得这样易懂。我从内心深深地敬佩这位父亲,更为这个孩子感到骄傲——他遇上了一位好爸爸。
生活中,我们也曾遇见到很多这样的事。孩子不愿学习,一提学习就头疼。而作为父母,也苦口婆心的讲道理,不停地劝说,效果甚微。在学校,老师对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也很犯愁,一而再再而三地劝阻,任你说破了嘴皮,怎奈也无动于衷。细想这位父亲的讲解,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有时候,我们把原本很简单的道理想得太复杂了,才导致孩子们的不解和迷茫,其实,有时候,孩子只需要我们一个轻松的点拨,一句恰到好处的打比方,就像文中的父亲用小树、大树做比喻一样,一下就让人茅塞顿开。
所以,这个父子对话的经典故事很值得我们去品味其中的教育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