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小篇文章简单分享下,学生应当如何在学习当中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提分”目的;学科老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
学科老师常说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课要知道哪些是重点”“要用合适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其实这些要点听多了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听多了就已经意识到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了。
而当我们继续追问:我要控住我的什么样的情绪呢?我如何知道老师讲得哪一句,哪一些是重点?我的学习方法正确吗?为什么我和别人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一样,那我到底用什么方法学习?
一般来说,能够思考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是在进行“自我觉察”了。这样的追问和反思就相当于自己问自己:此刻的我是谁?我现在的情绪怎么样?我为什么背单词背不会?我是不是做这套题没有用?我怎么办?我怎么做?
自我觉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人能够客观思考自己内心的情绪、行为、想法、人际关系及个人特质等方面的状况、变化及发生的原因。自我觉察意味着一个人开始超越自己的心智,让觉察的自我从心智中分化出来,把自己的心智作为一个对象来加以认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问:我这样做有什么问题,我如何能够更好?
我在做学业指导咨询时,常听到家长描述自己孩子的情况:我觉得孩子需要提分!你们能不能给保证提50分。我接着追问:提分之后呢?家长回答:分数高了,好多学校和专业就能报考了!其实我想,提分倒不应该是最重要的问题,而是应该思考:目前孩子自己知不知道知识点哪里薄弱?知不知道时间如何利用?知不知道自己的学习习惯可能和这个学科本身的思维习惯不匹配?知不知道哪些是提升重点?
其实解决“提分”的顺序是:1先发现问题。2再合适的方法。3尝试用方法/形式去做。4不合适就调整,合适就继续用。 5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6养成对自己有益处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用。
这里分享一个最简单快速的办法发现自己的学科知识点漏洞,学生可通过此方法进行学习总结复盘;学科老师、学业规划师可通过学生的总结进行指导。
著名的费曼学习法,就是运用“复述”先来“发现问题”。
一、记录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不熟练的知识点。
这一步的重点就在于每天要对作业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还要详细记录作业中的知识点名称。这一点分为几个部分:1完整记录每天的作业(具体到科目、每一项作业) 2用红笔标出每个作业项中不会做的知识点名称
学习金字塔当中“教授给他人”也是一种对知识的客观描述,其实也是在发现问题。
二、以周、月为单位进行漏洞知识点总结。
按照学科科目,把之前用红笔记录的所有漏洞进行汇总。在进行记录和总结一定要注意一个原则:记录是真实和客观的,不对任何知识点漏洞有主观筛选。
三、知识点漏洞的用法。
自用:通过天、周、月的总结先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刷题训练。解读重点:记录好后可以交由学科教师、学业规划老师进行分析解读。学科老师可以注意学生的知识点细节问题以及放在知识体系里面的知识结构环节的问题;规划师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反馈的措施问题。
如果说用到心理学家Tasha Eurich的“洞察七柱”理论,觉察自己的七个方面:价值观、热情、抱负、客观环境、行为模式、反应、影响力。那么做“记录”就是觉察的其中一把钥匙。做这样的记录,就是为了用“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我是谁”,如果说用在学习方面,那就可以把这样的记录运用在学习中。通过记录和他人的解读,再进行定期的总结和复盘,就能够发现自己的知识点盲区、学习方法到底是什么样子。
各位学生、家长、老师如有需要学习总结的模板可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