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别忘记向哪里出发。
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去星巴克的样子吗?
我还记得第一去星巴克喝咖啡的样子。
在决定去之前我甚至都百度了一下:
第一次点星巴克怎么才能装的像常客?
第一次星巴克点咖啡要注意什么?
做完了功课自信满满
结果在点单的小姐姐问我要什么?加什么?我大脑还是一片空白,只憋出来三个字。嗯,对,加。
在点完之后深吸了一口气,心想:呼,终于结束了。
一、
你第一去的时候一定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吧。
虽然点单时候带着窘迫,但是最后看着拿在手里的咖啡,是不是感觉骄傲又期待?
这份年少无知的“骄傲”,让你一直坚信一定会过上自己向往已久的生活,就像最后你拿到第一杯咖啡时一样。
多年以后的今天,其实你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年的愿望“咖啡自由”。
但是它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会令你骄傲且期待的东西了,它沦为了现实的消耗品。
就像越临近毕业内心越期盼尽快工作,渴望着再也不用面对老师、考试和可恶的论文答辩。
但是工作之后再不停加班的你,却只能麻木的完成领导布置的“合理的小任务”
你也终于明白,现在的我们确实是过上了当初想要的生活,但生活却不再是当初期待的样子。
二、
凌晨1点了,你终于忙完了领导布置的任务,疲惫的准备下班了。
打车回家的路上你在朋友圈看到大学室友和他女朋友在老家秀恩爱的照片。
你心想:嘿,他有女朋友了啊,可当你刚要点开聊天窗口,想要问问情况
司机师傅抬头问你:“停这里可以吗?”
你回答:“可以的。”
回家收拾了一圈,躺着床上,当你再次点开了聊天窗口,再次打算问问情况,这时身体却提出了抗议,有点累了。
“算了,等哪天休息了在聊吧”。
疲惫使你第一次对自己来到大城市是否正确产生了怀疑,突然羡慕起小城市慢节奏的生活,但这种感觉来不及多想,大脑已经停止了运转你沉沉的睡过去。
三、
后来在你回家的时候,你俩找机会见了一面。
你们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彼此的近况。
朋友告诉你,在老家银行职员这种工作其实一眼就能看到头。
但是换个角度想想,这种平淡的“一眼到头”,不也正是看得见的未来。
在聊到你自己的时候,你一边叹气一边说:“熬夜、加班、掉头发、是常事”。
”相比之下你的生活简直令人羡慕,刚毕业有车、有房、稳定的工作、还有女朋友……“
没想到他摇了摇头说:“不是,我只是选择了我刚好能掌握的生活。”
意思就是当下的生活,刚好和他的能力及期待达到了一个平衡点。
这么看起来幸福的生活应该是道计算题:
能力+期待=想要的生活
这么看来也许是时候,放弃一些代价,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了。
最后、
不管是选择大城市打拼还是还是小城市努力,
选择这件事本身时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在选择开始前请你知道一点,
相比于急匆匆的开始,走慢点没关系,但别忘记向哪里出发。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