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网络这么发达,即使封闭如我爸,他一个人在老家照顾我妈,他也总能在他手机的什么软件上看到一些关于神童类的故事,然后兴致勃勃的跟我说,哪里哪里有个神童,十岁就考上清华大学了,最后发出感慨,他们真的都是天才吗?这样的天才都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啊?
是啊,这样的天才都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我也一直很好奇。以前读书少,我会想可能真有天生的这回事。可是,这几年因为听书软件的盛行,我也不知不觉的加入到听书大军里,这几年听得书虽然不是很多,但相对来说,比起以前,还是开拓了不少的视野。
我记得我最初对天才由来的改观是因为听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里面讲到她和钱钟书对女儿钱媛的影响,在女儿很小的时候,他们在旁边看书时,也给女儿一本书、一支笔,女儿钱媛很自然的就学着父母的样子写写、画画、看看,并在三四岁时就识得不少汉字。
而说起杨绛,我也听过《杨绛传》,她的父亲是律师,也曾出国留学,她的母亲出生于富商家庭,曾在上海务本中学读书,也是位知识女性,她从小就跟着父亲在书房里看书,这样的童年经历为她以后闪光的人生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一次偶然,我带着女儿去市里参观了一次大型书展活动,一本《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传奇:门萨女孩张安琪的成长之路》引起了我的注意,便当场翻阅起来。
女孩妈妈是一位语文老师,从孩子还抱在手上时这位妈妈就有意识教孩子识字,怎么交呢?举个例子,她要教孩子认识“床”这个字,她就把这个字写在纸上,然后贴在床边,每次跟孩子说到床时,便指着这个字,读给孩子听。
靠着这样的方法,孩子应该是在两三岁时就能认识不少的字了,四五岁时开始自己看儿童书,再往后看儿童名著,当然名著里的字不一定认得全,但那不要紧,略过就好,到六七岁时,他们家里就有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女孩妈妈坐沙发这头看书,女孩坐沙发那头看书。
看到这书,再一次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天才,不过是天才父母的用心培养而已!
有一次带儿子外面玩,碰到一奶奶带着读中班的小孙子也在外面玩,两个孩子一起玩时,小朋友奶奶跟我聊起天来,说孙子在家看书看得时间久了,怕孙子眼睛看坏了,所以带他出来放松一下。
我好奇的问道,他这么小认识多少字啊?
“认识好几千字了!”奶奶骄傲的跟我说道。这差点让我惊掉下巴,便问道:“这怎么教出来的啊?”
奶奶说道,这都是她儿媳妇教的,儿媳妇在家从来不玩手机,家里也没有装电视,大家一有空闲就看书,孙子自然而然也跟着一有空闲就拿起书看了,而且现在这孙子是越来越爱看书,不让他看他还不高兴,还要闹,试问这样的孩子以后上学后成绩能不好吗?
为此,我感到有些惭愧,因为我在孩子面前常常机不离手,儿子有时候给我捣乱,想必也是太过无聊吧!
儿子的国学班里其实也在教识字,只是我的儿子比较调皮,我到现在还没看到他好好识字的视频呢,不过看到他们班里一个还没有开始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识字的视频,真的是让我惊叹不已,小小年纪已经能认识不少字了!
带着儿子回到家后,我边弄饭时,边打开了儿子国学班微信群里的一个视频,主要是讲国学的重要性,里面老师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另我印象深刻。
说是一对夫妻感情出了些问题,便找到老师寻求解决办法,这位老师便给这对夫妻提了个建议,让他们夫妻俩一起坚持每天读论语。那夫妻俩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人共同话题越来越多了,慢慢的感情又越来越好了。
后来女人怀孕了,怀孕后,他们依然坚持每天读论语,结果孩子一出生就气质不俗,非同凡响。别的孩子成天哭闹,这孩子完全不哭不闹,非常好带,等孩子一会说话时,就能背诵论语,也能识字。
刚一学会说话就能背论语,就能识字,这在我们看来,不就是妥妥的天才吗?
我不知道老师讲的这个故事里面有没有水分,但老师解释了一下其中缘由,因为孩子在娘胎里就每天有着圣人智慧的陪伴,每天聆听着圣人的教诲,出生后,当然就会不同凡响了,或许是有一定道理的吧!
以上是我关于天才培养方面的一些所见所闻,有心想要培养天才宝宝的宝爸宝妈们,或许可以试试这样的方法啊,相信这样的天才故事在我们生活中会越来越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