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钰,名养金,号志坚。泗阳县八集乡石渡村人,生于1895年,卒于1935年。
石钰一生虽然只活了40个年头,然而由于他少年时代的趣闻轶事非常富有传奇色彩,加之他后来的博学多艺,在体坛上大显身手,特别是“双球进门”之举更为人们广为称道。
石钰自幼聪明灵俐。1911年,他虽然只有16岁,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淮阴第六师范。在师范读书期间,石钰发现城里有不少人都爱骑脚踏车,他也买了一辆,仅用一天时间他就掌握了骑脚踏车的技术。假期回乡,石钰就骑着脚踏车回来。乡亲们大为惊奇,纷纷拥来观“西洋景”。石钰为了满足大伙的愿望,干脆把脚踏车推到打麦场上,骑给人们看,还亲自教别人学骑自行车。
其父石庆居见儿子居然在大庭广众面前弯腰弓背地骑自行车,认为有损斯文,大失体统,不像读书人的样儿,大骂儿子是离经叛道,扬言要把脚踏车给砸了。石钰却连理也不理,仍然骑脚踏车走亲访友。有时还和骑毛驴的比赛,把骑毛驴的人抛得老远老远。
进入淮阴第六师范以后,石钰除了认真、刻苦学习之外,还爱上了体育。无论是长跑,还是打篮球、踢足球他都一马当先,在校内外小有名气。他还自行组织了业余体育队,在课余之际举行体育比赛。没有运动服他就自己买布自己设计。一时间淮阴第六师范的体育活动搞得十分红火。
石钰喜欢晨跑,每天清晨他都要跑上三、四里地,踢上百十个球。据他的一位同学回忆:当年石钰不仅自己认真投入体育活动,还动员其他同学参加体育锻炼。石钰不止一次说过:“要有好身体就得多锻炼”。
石钰虽然十分喜欢体育活动,但他能够理顺业余爱好与学习的关系,做到既积极投入体育活动又不影响学习。而其他一些同学则不行,在石钰组织的业余体育队里,有不少同学就因为参加体育队而使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这种现象引起学校的校长、主任的注意,他们便下令解散第六师范的业余体育队。校方找他谈话,石钰据理力争,最后校方无法只好将他开除。在离校的当天,石钰当着前来为他送行的十位好友发誓道:“第六师范虽然开除了我的学籍,但我三年后定要回到这所学校来任教——体育专业!”
1914年6月,石钰凭他那健壮的体魄、广博的学识被扬州体校录取。进入扬州体校,经过专业培训,致使石钰在体育领域如鱼得水,他只恨自己进入体校太迟了。因此,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尤其是足球球艺进展惊人,无论是攻守还是打中锋他都能十分出色地胜任。被师生们称之为“全能队员”。
由于石钰酷爱体育运动,球艺高超,在扬州体校学习期间,就曾经参加过多次全国性的足球比赛,并和队员为体校多次夺得过名次。因此在三年学习毕业后,体校的校长、主任及其教练都希望石钰能留在扬州任教,可是石钰为了实现当年自己离开淮阴第六师范时发下的誓言,在1917年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年之久的淮阴第六师范任体育教师。
就在石钰回到淮阴第六师范任教的第六个年头的秋天,从扬州体校突然发来了一封加急快信,要他火速返回体校。石钰一看信的笔迹就知道,信是当年担任自己足球教练的孙建国写来的。信上虽然没有说明返校是为何事,但言词恳切,要石钰无论如何也要在本月11日之前回到体校来。石钰以最快的速度办完校务移交手续,就动身朝扬州赶去。
原来,这年的秋天,日本的一支足球队来到中国。这支足球队在中国和几支足球队比赛过,皆获得全胜。于是他们便气焰嚣张起来,张狂得不得了,在扬州更是趾高气昂,扬言击败扬州体校队之后,中国就再无人是他们的对手了。为了教训这支目中无人的日本足球队,扬州体校决定将历届毕业的一些优秀足球健将召回来参加比赛。石钰听了孙老师的一番介绍,顿时义愤填膺。他决定将自己的全身球艺尽情的发挥出来!打出国威,为中华民族争光!
1923年秋,一个艳阳高照的上午,中日足球赛在扬州体校的体育场拉开了战幕。石钰和他的队友虽然仅经过短期集训,但比赛一开始,他们配合得十分默契,猛打猛冲,特别是石钰在队友们的大力配合下,仅上半场他就踢进三个球,而日本队却连一个球也没进,气得日本领队哇哇怪叫。
下半场开始以后,日本队的两名队员见扬州队的石钰球艺精湛,动作迅猛,便死死将石钰围住,甚至在盘球时,伸腿使绊,将石钰绊倒,致使石钰鼻孔出血。孙老师见状要求换人,打算将石钰换下去,可石钰擦干血迹仍然坚持比赛。此时此刻,石钰真是气愤极了,他想,这算什么比赛?自己球艺不精还不服气,靠暗中使绊,算什么本事。于是他决定教训教训这批无赖。
比赛又开始了,石钰仍然勇猛如初,攻守自如。在临近比赛结束的时候,当石钰带球来到球门近前时,刚才使绊的那个日本队员不顾一切向石钰冲来。石钰见状,便将自己平素练就的绝技——旋球飞门使了出来,刹时,只见足球不紧不慢地悠悠向球门飞去。那个日本队员见状更加着急起来,一个箭步便冲了过来。谁知,他速度过快竟抢在了飞旋的足球之前。石钰见时机已到,飞身跳起,对准足球,使劲一脚踢去,足球“嗖”地一声,对准那名日本队员的腰部飞去。那个日本队员腰部被击,在足球的强大冲击力下,顿时站立不稳,向前冲去,竟和足球一起进了球门。顿时足球场上一片沸腾!“双球进门”的呼声经久不息。
据说那个日本队员冲进球门后,便一头伏在地上哇哇吐血。日本领队因此而提出抗议,指责石钰踢球伤人犯规。幸而,这场比赛的裁判是英国牧师,他主持公道,说石钰踢得是球而不是人,那名日本队员无端去抢球入门,已属犯规。责任不在石钰,并判这球有效!从此,“双球进门”一事便被传为佳话。
遗憾的是,石钰这位足球名将在1933年染上了痨病(即肺结核),久治无效,于1935年夏天与世长辞,年仅四十岁,真是令人扼腕而叹!
笔者感言:笔者感言:我本人就是八集人,我的初一年级也是在八集中学读的。当时有个南京下放户(知青)叫蔡老师,教我们英语。那时候考高中也不考英语,所以谁也没有把这门课当回事。然而,蔡老师却是个特别较真的人,不仅平时对我们要求严格,而且考试时还不让我们抄书。这就让我们大为光火了,同学们背地在心里不知把蔡老师圈圏叉叉了多少遍。
蔡老师身材精瘦如竹竿,精力充沛似朝阳,每天看到他都是精神抖擞,似乎随时准备进罗马角斗场。蔡老师唯一让我们喜欢的就是他的语言幽默风趣诙谐,在课堂上还时不时地穿插讲一些小故事,常常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双球进网”的故事首先就是从他那儿知道的。不过他讲的比较恐怖,“双球”指的一个是足球,一个是对方球员的人头。说是因为石钰脚力足够强劲,把外国球员的头给踢掉了,这得多大的劲啊!所以当时这个故事给我们印象非常深刻。若干年后,我接触到相关史料,才知道真实的故事并没有蔡老师讲的那么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