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邻居班的一个学生找到班主任说:“自己不愿意上课,宁愿去打工干活儿!”于是,我想到了前两天看到一个学生在留言板上写着:“上课恐惧症……”。上课后,我问学生:“上课了,是快乐多于苦恼呢,还是苦恼多于快乐?”结果只有两位学生认为快乐多于苦恼,其他的学生认为苦恼多于快乐。哎,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们的课堂出了问题?
我陷入了沉思:在课堂上学生品尝到了快乐的滋味了吗?学生敢于呈现真的自我吗?学生能做到自由地表达吗?如果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的仅仅是压力和劳累,如果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平等,那,学生会因此产生愤怒和不满,甚至会自我压抑,从而让稚嫩的心灵蒙上灰尘,以至于会影响性格的形成。这,是我们要给予孩子的课堂吗?我们辛苦的付出,是为了这样的结果吗?不,这不是学生需求的课堂,也不是我们要给予学生的课堂。因为,学生是孩子,是我们的最爱,他们就在我们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我们要把最好的课堂、最真的教育送给他们。
也许有人要问,课堂仅仅让学生感到快乐和自由就可以了吗?如果仅仅是这样,怕也是不行的。学习的重要性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是需要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得到的。否则,他们不会体会得到努力付出后收获的快乐,不会感受到如雨过天晴后心里的敞亮。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就像向日葵总要选择一个方向,如果没有让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态势和心里期待,他们就必然朝另一个方向发展,而且会越走越远。课堂上,老师的指点和陪伴,是温情,是爱心,更是方向和托起飞翔的力量。学生与学生的陪伴、合作,是友情,是童趣,更是心灵与心灵的熨合。
那课堂应该是什么呢?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是提升能力和素养的地方,是开启智慧、呈现生命活力的地方,是延续生命和感情的地方。课堂就是另一个家,是心灵的栖息地。学生从这里开始寻找理想和未来,在这里不断寻找自己、发现自己。课堂应是可以歌,可以舞,可以学,可以思,可以述说的地方。
让我们共同关注课堂,关注孩子的心灵,让课堂成为沐浴着早春的阳光,师生共生、生生共生的肥沃原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