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二·六九】
郭明府起元,字复堂,闽中孝廉,受业于蔡闻之宗伯。蔡为理学名儒,而郭以任侠闻。蔡有家难,郭为证佐,至受官刑,交臂历指,口无二辞。后宰盱眙,与余同官。有《客中秋思》一绝云:“销魂何处盼仙槎?客鬓逢秋白更加。遥指断桥垂柳岸,前年曾宿那人家。”《赠方南堂》云:“一瓢自可轻千乘,三径还堪抵十洲。”《比舍》云:“熏衣香出红窗外,斗草声喧绿树边。”其母夫人陈玉瑛,自称左芬侍史。佳句云:“欲别难为别,吞声古渡头。妾心如此水,相送下渝州。”
郭起元(生卒年不详)字复斋。清福建闽县人,诸生。乾隆初以贤良方正为安徽舒城知县。后历知盱眙、泗州、宿虹,皆河淮泛滥之区。力除积弊,修筑堤堞,以所经历,著《水鉴》。又有《介石堂诗文集》。
蔡闻之,即蔡世远(1682—1733),字闻之,号梁村。清漳浦县人。因世居漳浦梁山,学者称之为“梁山先生”。蔡世远生于世代书香之家,是宋代理学家蔡元鼎的后裔。康熙四十四年(1705),蔡世远中举人。四十八年(1709)中进士,选庶吉士。他深得相国李光地的赏识,在李光地的启迪下,精研程朱理学。四十九年(1710),蔡世远乞假回乡省亲,翌年,父亲去世,在家守丧。五十二年(1713)四月,应漳州知府魏荔彤的聘请,主修《漳州府志》。福建巡抚吕犹龙得知蔡世远为人正派,学问渊博,聘他到省城主持鳌峰书院,继承其父蔡璧的讲席,他主持书院期间,为福建培养众多有成之士。后丁母忧,归家守丧。雍正元年(1723)朝廷选拔精通经术,学行兼优的学者,任诸皇子侍读,蔡世远奉特诏入京,授翰林编修,入直尚书房,侍诸皇子读书。不久,升翰林侍讲。雍正四年(1726),迁詹事府左庶子,再升为翰林侍讲学士。五年(1727),升詹事府少詹事,又晋升内阁学士兼礼部右侍郎。六年(1728),转礼部左侍郎,任经筵讲官。八年(1730),科臣弹劾蔡世远长子蔡长汉违犯条例,私给船照。雍正皇帝将劾疏传示蔡世远,世远奏辨说:“儿子蔡长汉现在京邸,此事应是族人或戚属所为,请敕鞫治”。后经部议,蔡世远以“失察”,被降职一级调用。翌年,雍正皇帝下了温谕,特令官复原职,十二年(1734),卒于任所,终年53岁。乾隆二年(1737)赠礼部尚书,赐祭葬,谥文勤,后又追赠太傅。乾隆皇帝称其为“闻之先生”,亲自为其文集写序言。著作有《二希堂文集》等刊行于世。
任侠,音rèn xiá,释义:1、凭借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帮助他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於楚。”《汉书·季布传》:“为任侠有名。”颜师古注:“任谓任使其气力。侠之言挟也,以权力侠辅人也。”《汉书·卷五二·灌夫传》:“夫不好文学,喜任侠,已然诺。”2、尚气节有担当而乐于助人。《史记·孟尝君列传论》:“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馀家矣。”隋·卢思道《游梁城》诗:“宾游多任侠,台苑盛簪裾。”宋·王安石《郭解》诗:“平日五陵多任侠,可能推刃报王孙。”
家难,音jiā nán,指家中遭遇的重大不幸事故。《史记·乐书》:“成王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张守节正义:“家难,谓文王囚羑里,武王伐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
交臂历指,音jiāo bì lì zhǐ,汉语成语。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意思是像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出自《庄子·天地》:“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盱眙,音xū yí,今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度时,盱眙建县,县名初为“盱台”,后为“盱眙”。建县时间在秦王政二十四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3—前221年)之间。明,盱眙为县,属泗州。泗州,洪武元年(1368年)属临濠府(今安徽省凤阳县),次年直属中书省,洪武四年 (1371),改属凤阳府(今安徽省凤阳县)。清,盱眙初属凤阳府泗州。康熙十九年(1680),泗州城沉没水中,泗州州治移置盱眙。雍正二年(1724),升泗州为直隶州,隶安徽布政使司,盱眙仍为属县。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裁凤阳府虹县为泗州,州治由盱眙移至虹县(今泗县)。新中国建立后,皖南、皖北合并为安徽省,盱眙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2年底江苏省成立,为加强洪泽湖管理,盱眙于1955年划归江苏省,属淮阴专区。
方南堂,即方世泰(1679—1747),字贞观(以字名世,多称方贞观),一字履安,别号南堂、南塘,一号洞佛子,安徽桐城人。荐鸿博不就。工书,近汪退谷,有小行楷唐诗十二秩,江鹤亭刻于石。卒年六十九。著《南堂诗钞》。事迹见于《扬州画舫录》、《昭代尺牍小传》。
一瓢,原指孔子的弟子颜回甘居陋巷,安于清贫。后因以喻生活简单清苦。《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宋·王禹偁《滁上谪居》诗之三:“巧宦或五鼎,甘贫唯一瓢。”宋·林逋《寄呈张元礼》诗:“驷马交游从此少,一瓢生事不胜空。”
千乘,本指兵车千辆,亦指战国时期的小诸侯国,后代指高官显贵。古以一车四马为一乘。《左传·襄公十八年》:“鲁人、莒人皆请以车千乘自其乡入。”《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战国时期诸侯国,小者称千乘,大者称万乘。《韩非子·孤愤》:“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汉·刘向《说苑·至公》:“夫不以国私身,捐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矣。”宋·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篮舆置纸笔,得句轻千乘。”宋·章甫《答权干用命字韵见惠》诗:“穷居饮一瓢,轻视车千乘。”
三径,音sān jìng,意为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东汉·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十洲,音shí zhōu,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十个岛。出自古代志怪小说集《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一卷。旧本题汉东方朔撰。据考应为汉末魏晋间神仙方士假托之作。是与《桃花源记》并肩的中国两大桃源理想著作。《海内十洲记》中有:“汉武帝既闻西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迹所稀绝处。”明·许相卿《刘海村诗问次韵》诗:“青山食力荒三径,白首携家访十洲。”
比舍,音bǐ shè,释义:1、邻舍,邻居。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李娥,年六十岁,病卒,埋於城外,已十四日。娥比舍有蔡仲闻娥富,谓殡当有金寳,乃盗发冢求金。”2、指所住屋舍相邻。明·何景明《师问》:“又告之曰:某未有高官也,未有高第也,其道德则可师也。於是,虽比舍弗从之矣。”3、犹言家家户户。明·宋濂《礲硿子碣》:“大疫起,比舍骈首卧。”
陈玉瑛(生卒年不详),自号左芬侍史,郭起元之母。有《兰居吟草》梓行。清·鲁曾煜(字启人,号秋塍)撰《宜人传》云:“郭氏三丧未葬,宜人心伤之。夜有赠以梦者,视穴在某地,宜人惊寤。他日买一婢,立约予值。闻其父哭甚,知为讼所屈,立还其女,毁约弗索值。其人大感,曰:“有屋后地可葬。”亟往视,符梦中穴,人以此奇之。宜人束修其身,诲人以善,能化其庶姑黑氏之弗类者,督其子复斋成名。女二,一以烈著,一以节著,孙以孝著。又闻宜人善姑布子卿及李虚中术,无有师授,静则生慧,谅哉!然则但以工诗为宜人重者,殆浅之乎论宜人矣。宜人《训子诗》有‘英华销歇随年去,枯落堪伤奈汝何’之句。《自题小影》云:‘夙志依然忘鬓雪,丹青岂易写心田。黄花入眼秋风老,闲督儿曹学古贤。’”
左芬(约253—-300),出土墓志作左棻,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西晋诗人。少好学,善属文。为晋武帝贵人。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离思赋》最著名。原有集,已失传。钱钟书曾这样评价《离思赋》:“宫怨诗赋多写待临望幸之怀,如司马相如《长门赋》、唐玄宗江妃《楼东赋》等,其尤著者。左棻不以侍至尊为荣,而以隔‘至亲'为恨,可谓有志。”尽管“有志”,左棻也无力逃脱命运,也正因为“有志”,才更加痛苦。从进宫起,左棻始终过着没有自由、郁郁寡欢的生活。后来,晋武帝去世,晋朝落入他的儿媳贾南风之手。西晋的宫廷中依旧充满了荒淫与奢靡,谋杀与争斗。虽然史书并无记载之后左棻的生活,但其晚景的凄凉落寞,也大致可以想象。
侍史,音shì shǐ,亦作“侍使”。释义:1、古代没入官府为奴的罪犯家属中,以年少较有才智的女子为侍史。《周礼·天官·序官》“奚三百人”郑玄注:“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官女。”2、古时侍奉左右、掌管文书的人员。苏轼《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岂惟蹇步苦追攀,已觉侍史疲奔送。”
渝州,古代地名。因靠渝水,隋初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即今重庆。后遂以渝为重庆的简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宗姬于巴,以江州(今重庆)为府,后几易其名(改渝州、恭州),为历朝重镇。南宋时,赵惇封恭州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于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蜀中广记》卷53重庆府:“以介乎顺 (庆)、绍 (庆) 府二庆之间”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