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听着一首《Brand New Day》,体内好像注入了一股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新力量。
昨晚看了波士顿马拉松的直播,主持人说道现在跑步跟过去并不一样,过去专业运动去跑步其实是被迫的,如某一日本马拉松女选手在平时无论如何都会跑 15 公里,风云不改,跑步就像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但后来退役后至今数十年就完全没有跑过一步了,她认为当时跑步就是她的责任,当她退役下来之后这个责任已经付完了。现在业余跑者跑步都是自主、发自内心的,驱动力不同结果就不同,所以经常看到很多业余跑者的进步很大。
《Brand New Day》是来自于《垫底辣妹》这部电影里面的配曲,突然一瞬间,就好像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共鸣,是因为在考大学这件事情上面发生了类似的故事。
1
高一时,一度被班主任认为不行,经常指桑骂槐,心理并不好受,明明知道是在说自己但依然装作不知道。越是被班主任这样说越就是不想呆在学校学习,与几位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晚上先回去宿舍点名后再从爬墙出去,结果在高一最后一次考试不及格,放假后所有人回去我就留下补考。
高二按照成绩和科目重新分班,结果自然可知被编到全级最差的班。当时我是选择了生物作为 X 科,选择它的原因其实是比较简单,就是因为高一的时候还没有生物课上,其他所有科目我都已经一团糟了,就想从生物从零开始。
最差的班当然也不缺那种像小混混的角色,而且我还认得也算是在学校里臭名远播打过架的那几位同学居然也跟自己同班,有点胆小的我在下课就不敢乱走就一直呆在座位看看书不时和前后的同学聊聊天,意想不到的居然因此在过了十几年后重新拿到班里的第 1 名。由于生物是重新开始的原因,结果生物成绩一直保持前茅,最后既然还代表学校参赛全国生物竞赛,全市前 2 名的成绩。
就在这个沾沾自喜的时候我升入高三,那一次期末考让我发现了我仅仅就是除了生物成绩好点其他一无是处,如果把总成绩放入全部理科里排名都是几百名次以后,跟生物科总分排名第一相差是 70 还是 90 分以上,都忘了。
高三时学校为了高效率针对性授课,就对偏科最严重的两个科目,数学和英语重新以成绩编班上课,成绩最好的在 A 班,其次就是 B 班,最差 C 班。我发现我居然是自己班里唯一数学和英语都是在 A 班上课的人。不过曾经在 A 班一次考试拿 54 分(总分 150)被数学老师在课堂暗示过继续这样就得去 C 班。而英语方面,老师更是在晚上直接把我叫去劝退过。
似乎就是一个既没有理科思维也没有文科思维的人,在学习英语或者请教数学都被其他“尖子”弹劾过,总觉得自己的思考和复习方式会跟一般人不太一样,格格不入。
最痛苦的莫过于就是那种无论你怎么努力,但是都没有进步,甚至成绩还会后退的状态。纠结了好久,无论成绩是否继续后退但依然要努力复习,藏在抽屉杯子下的那张纸我每周都会换一次,每次拿起杯子喝水我都会看到那句话就可以让我鸡血让我继续奋斗。
最后想不到的是,在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天,我得知了几乎平时在我眼里所有的尖子都“失手”了,而我恰好几乎都是最佳发挥,全级理科第 3 ,7 月初就提前收到录取通知书。
2
记一个屌丝在高考的一段逆袭历程,只要不放弃总会发生各种可能性,就是坚持的那个过程起起伏伏的痛苦,即使不一定考上,就是在心里能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