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烛,我童年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五年级时,每到暑假,都会和村里的同龄孩子去放羊。那时候,家里羊不多,一只公羊,一只母羊,最多的时候,是四只,加上母羊生的两只小羊。
村北面,有一个沟,东西走向,我们叫它“北沟”。在到北沟之前,有一段玉米地,为了阻止羊吃玉米苗,我们几个放羊的孩子会快速赶羊,让它们跑回来,直到走完那段玉米地才停下来。
到了北沟,羊就算解放了,可以随意游荡,吃自己喜欢的青草。有时候,因为疼爱它们,我也会给它们薅一些我认为美味的草,送到它们嘴里,看着它们一口一口吃下去,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那时候,沟里还有水,羊在水边吃草,渴了,饮沟里的水。我们就在沟边找土坷垃,往水里扔,玩打水漂。有时候三个水漂,有时候四个水漂,或者更多。再看着那些涟漪一点一点变大,直到消失在视线里。
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赏云。
那时候,草很盛,能把整个身体淹没;那时候,天很蓝,云很低,好像一伸手就能抓到。
当然,水沟里,也有野生的水烛。那时候,我们叫它“香棒棒”。因为它香香的,又似棒状。我们会摘好多,放在鼻上猛嗅,享受那一刻的美好。
香棒棒除了香,还有点软度,大人说可以当做头枕。
那时候,家里穷,都是用不穿的旧衣服当枕头,比较硬。而香棒棒相较于旧衣服,要软一些。
每次放羊回家,都会带家里一些,但从来没有试过把它们当成头枕。
我想,当成头枕应该会睡得安稳一些,甜甜的香气,还软软的,想必做的梦都会是甜的吧。
下午带孩子去公园逛,又看到这些香棒棒,忍不住摘了一些。
把它们放在鼻上猛嗅,依然很香;用手轻轻按一下,依然软软的;头顶的天,依然很蓝;地上的草,依然很绿。
只是,童年时一起放羊的小伙伴和羊早已不见了,而身边多了一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