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捧杀的“简说家们”

本文是愤青的一时冲动,如有雷同,对!说的就是你!

收益高的文章不一定好,收益低的文章不一定不好,凡事都要看阅读体验,比天大的是读者,可简书里却出了太多“马屁精”,美其名曰“助力”,最终搞的整个大环境都乌烟瘴气的。

对一个写作者来说,合理地接受批评是好事,因为只有听到不同的声音,才会进步,可是有的文章底下,你看到了什么?

对,宛如来到了淘宝的爆款页面,一条条荒唐的买家秀极其惹眼,很多评论很明显就是刻意编造的,完美、极致等等不胜枚举,殊不知这些都是广告法里违禁的词,不知道?那算了,当我没说。

书归正转,其实主要是为了点一点某些被捧杀的“不幸者们”。



1.没有精彩的开头,不算是好的小说。

知道一个人在淘宝购物的平均停留时间是多少吗?

3秒。

那么读者会在一篇文章开头停留多久呢?

最多10秒。

这些都是基本常识,每个人都有手机,每个人也都是观众。

很多小说的开头平平无常,中间毫无波澜,最精彩的部分留在结尾,谁会去读呢?估计很少吧!可是在推荐上却总是能看到类似的文章,底下的溢美之词不胜言表,呵呵!

考虑过新读者的感受吗?

“这什么玩意?没意思!”

既然无法激发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那不如不写,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难道你的兴趣就是折磨阅读者吗?

助力团们不同意了!伸着舌头在下面猛夸,即使是陌生人,也能闻到屏幕上的唾沫星子的味道,有爱、互助、应援,对不起!喜爱文字的人根本不需要这些过家家,相比而言,批评才是创作者们真正需要的。

如果发现自己的文章节奏太慢,那就改一改,调整一下文章的结构,把精彩的、吸引人的部分放到最上面,只有读者来了兴趣,阅读量才是真实的,如果继续接受捧杀,总有一天会摔大跟头。



2.人可以低调,文字不能晦涩。

这里要怼的目标比较多,挑明了说,就是针对所有使用旮旯文风写作的人。

1)老调重弹

喜欢古诗词没有错,爱好文言文亦无可厚非,但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白话文的现代社会,文言文体根本就不适合新的阅读人群,难道写古代的小说,就非得用古代的文体吗?

笑话!

当你阅读一段古文风浓郁的文章时,是不是经常会停下来理解一下,而这个过程就会造成严重的阅读障碍,有人说是欣赏,的确,总归一万个人里会有一个人真的欣赏,因为他们也喜欢犯同类错误。

阅读一旦受阻,读者便会弃之而去,我放着【出师表】不读,跑来读你这个,闲的慌吗?

作为一个现代人,有许多过时的东西必须要舍弃,相比于繁体字而言,简体大大地提高了文字的使用效率,这代表着一种进步。

作品是否复古跟文字的形式没有必然关系,对于古文中的一些生僻词,建议慎用为妙。


2)大长句子

我的天呀!即使语法上是对的,可对读者却会造成很大的压力。

“我至今还是没有想起那天看到的那朵红色花的名字。”

嗯!难读吗?还好吧!

“我至今还是没有想起那天在简书广场上偶然看到的那朵红色花的名字。”

语法完全ok,但读起来就是很费力,电脑端只是地狱,手机端就成了炼狱,有的人还会写长达三、四行的长句,请不要再这样了!文学功底再深厚,必要的时候也该拆解一下,至少不要让人来回读个几遍。

当你来到一家奶茶店,发现队伍排到了街尾时,你还会继续等待吗?读者的耐心跟排队差不多,扭头就走。


3)成语滥用,形容词堆砌。

此类错误与第一条类似,但会显得更加可笑。

大家在读法国的小说时,是不是发现了一个特色,那就是三形容词连用,并列或者递进都可以,效果其实相当于排比句,用几个定语来进行强调,当然李诚儒老师也喜欢这么做。

好的东西要妙用,就像一道美食,吃多了就会吐,然后再也不想吃了,在你的作品中,偶尔可以用一用三连词,但频率一定要把控好,最好隔几段再用。

“她美丽、大方、知书达礼...他年轻、热情、敢做敢当...他们的爱情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读着读着就真的如鲠在喉了,连词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成语很考验一个人的文化功底,只有适当的使用才会加分。

最严重的情况莫过于形容词与成语乱用,有的人可能文化功底不太行,这个就不多说了。



3.新手村欢迎您!

大家都是新手村来的,谁还没有水的时候,但文章一旦公开发表,就必须得高度重视,因为你的作品会影响到很多年轻的读者。

1)主谓宾

啊!那些被推荐的文章里,有的错误极其严重,啊!对!还为数不少,最基础的就不多说了,有疑问请翻看小学课本。

主语赘述:

“她睁开惺忪的睡眼,她看了看钟,突然她大喊一声‘迟到了!’”

此类错误极其常见,即使在热文里也大量存在。

主语缺失:

“男人长得很帅,嘴巴很性感,粗重的眉毛上少了一块,同时说了一句‘你瞅啥’。”

对,故事走着走着,主语就丢失了,宾语跟谓语同理。


2)了,呢,的,着...

说话跟写作是两码事,很多人还是傻傻分不清楚。

“女人打开门,放下了包,穿上了拖鞋,然后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

请忍住不要笑,这是很常见的问题,不信我这就去热文里找给你看。

“女人打开门,放下包,穿上拖鞋,然后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

当一系列动作持续完成时,就必须得加以省略。


“女孩托着下巴,双眼大睁着,怔怔地盯着我。”

三个动作同时存在,同时进行,也要进行省略。

“女孩手托下巴,双眼大睁,怔怔地盯着我。”

如此,简单明了。


红色的苹果,开心地笑了,走得真快

的、地、得——我的妈呀!

形容词+名词——的

形容词+动词——地

动词+形容词——得

小学课本里都有。


呢,吗,呀,啊——等口语中比较多用,除了对话以外,正文部分要减少使用。



4.写作者容易忽略的小技巧。

1)文字密集恐惧症

手机端一行也就20个字左右,且屏幕较小,一般来说,最理想的阅读行数是3-4行,对于那些喜欢大段连大段的作者来说,或许根本不知道密密麻麻的文字意味着什么,我来告诉你,那意味着灾难!

为了避免让读者窒息,即使有大段的文字表述,也要错落开,中间尽量多穿插一些对话、小段文字,翻一翻自己的文章,看看中了几条?

当你作品的某一段文字占满了整个手机屏幕时,恶心吗?对啊!不用读就感觉堵的慌。

我也见过自作聪明的,每一段都保持2-3行,的确清爽,可你写的是小说啊!


2)对话

作为一个擅长写对话场景的人,不得不说,语言是一门艺术,而对话就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对话不仅能把人带进场景,同时也会让角色更鲜活,有多少人不会写对话的?请举个手,怎么?嫌麻烦?什么谁说,谁怎么说,谁又说...不知道怎么处理?

那你就逃避吧!对话是一种高级而又实用的写作技巧,有时候几句话,比一大段文字来的还要实在,对了,说话的时候模拟一下,有些句子是不是内心的声音,别弄混就好。


3)人称视角的问题

排序分别是第三、第二、第一。

本人喜欢用第三人称视角——又称观众视角,一方面比较客观,不会弄混立场,另一方面代入感会更强。



其实本人并不排斥应援团,就像追星一样,请保持合理、适当的程度,一旦影响到他人就不好了!

错误这么多,该怎么办?

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励志的话就不多说了,好好检讨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少好作家喜欢读写作指南,这是因为好的写作指南不仅可以传授写作技巧,同时也是自身建议的表率。但是旧有的写作指南存在...
    无方Louie阅读 3,950评论 0 1
  • 《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 史蒂芬·平克是当代最重要的认知科学家,不仅出版过《语言本能》(TheLanguag...
    无言空间阅读 7,499评论 0 1
  • 串起来叫项链,散放叫珍珠。 《结构性思维》读书笔记 一、初识结构性思维 什么是结构? 结构就是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的...
    李大个子工作室阅读 10,878评论 0 14
  • 风格是在写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当我们谈论菲茨杰拉德的风格时,我们指的并不是他掌握了关系代词的用法,而是他的文风。每...
    愚巷阅读 10,890评论 51 398
  • 《结构性思维》读书笔记 第一章、初识结构性思维(8月13日) 第一节介绍什么是结构?从鲁班发明锯子说明结构就是事...
    tangqianyong阅读 26,283评论 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