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过 香 积 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作者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
诗解
⑴过:过访,探望。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
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⑶钟:寺庙的钟鸣声。
⑷咽:呜咽。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⑸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⑹薄暮:黄昏。曲:水边。“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⑺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译文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
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
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
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
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诗韵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
诗题“过香积寺”,即访香积寺。既是去访,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
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
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
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参天的古树和层峦叠嶂的群山,是十分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写声写色,逼真如画,堪称名句。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
“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
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
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看着澄清透彻的潭水,再联系到寺内修行学佛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
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