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李笑来老师所说的“七年就是一辈子”,因为这个观念的产生,我们就可以活很多辈子,就可以彻底告别过去,“投胎”到下一辈子中获得新生。
人总是需要一条分界线对过去说不的,那么对于我而言就把今天划设定为上一辈子结束的分界线吧。
七年前我成功拿上了XX大学的保研名额,本想着会开启非同寻常的旅程,然而这终将是幻觉,以后这“一辈子”中充满了混乱迷茫焦虑痛苦煎熬,我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在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前徘徊思索了很久,最后阴差阳错转身离开,后三年的痛苦不堪皆源于错过了了这个大门,进入了另外一个被宣传得特别好的一个。
那么这七年我究竟犯了哪些错误呢?
一、过早恋爱错过成长
七年间我谈了两次恋爱,这些经历虽然对我成长和对人性的理解有帮助,但是总体而言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的。越是穷的时候越不要去谈恋爱,别人家和你在一起总是惴惴不安,你也对未来忧心忡忡,怎么可能享受爱情的美好呢?越到后期越觉得,所有的恋爱技巧和心法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文不值。幽默风趣谈笑风生也比不上家里两套房和稳定的现金流。花言巧语会让对象心花怒放,可是效应有限且随着时间推移而价值递减,稳妥可见的财富却像磁铁般永恒散发着吸引力。马克思说的“物质决定意识”才是妥妥的真理。此外,时间和金钱具有排它性,当我把时间和金钱用在讨人欢喜上时我失去了进一步成长的可能性。当成长不能高效稳定持续时,自身吸引力便会随着降低,恋爱对象的离开也终成必然事实。
二、只思考而不行动
学校应试教育的惯性让我们会盯着标准答案不放,却忽视了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优解。当我在毕业时面临着A和B两个抉择,而我却总是沉湎于分析A和B的利弊,却忘记了还可以继续去创造比A和B更好的CDE等选择。思考和行动同样具有排它性,思考越多非常有可能让你在行动上踟蹰不前。这世界终究是由行动者创造,脑海中构建出再宏伟的蓝图,没有落实在行动上,那就是废纸一张。当我们不知道哪个是更好的选择时,可以去找高人分析利弊,可以去看书学习,但切记不能踟蹰不前,沉醉于当前的结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继续去想办法创造更好的选择权,有了更好的C选项,那么A和B的比较久没有意义了。减少阅读思考时间,提升行动质量,哪怕做错了也不要紧,那时再回到书中或者高人那里寻找答案更正行动,那也比干想干分析好得多。
三、沉迷短视频无法自拔
短视频无疑是新时代的毒品,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绝对大多数心理问题必然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短视频无疑是罪魁祸首之一。它让人沉迷于低级趣味,逐步丧失深入思考的能力。它让人荒废成长进步的时间,即使其中有非常优质的内容,但是与其带给我们的危害相比,这是非常得不偿失的。未来的世界必然属于能控制自己欲望和利用他人欲望的人,而能彻底告别短视频的人将会极大地提升成功的可能性。当我们观察身边的人沉迷其中而不自拔时,既要为他们感到惋惜也要告诉自己别人正和自己逐步拉开差距,别人对时间和生命的不珍惜或许正是自己的机会。
四、忽视真相理所当然
我们习惯在新闻报道或者纸质书籍上获取资讯,以此来指导行动。但是我们却极少反思如此宣传背后的目的以及背后的可能存在的现象。真正值得拥有的东西和有价值的信息可能都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可能早已被某些人掌握和利用。一样东西品性越差越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以此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所以平时亲眼所见的内容很可能并不适合我们,真的是否值得去行动还需要进一步花心思去询问亲历者。所以我们对平时摄入我们脑海中的信息必须慎之又慎,起初以怀疑的眼光加以推敲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真相真的是它所宣传的那样吗?那么好的东西真的还需要那么宣传吗?能不能找到亲历者问一问呢?如此的思考和行动过程必然让我们寻得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