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杭州坐公交的途中,一妇人突然高声对电话里的人说话。杭州特有的音调使整个公交车里都是她尖锐的声音,异常刺耳。整车的人都对她行注目礼,好在她打完电话后向整车的人解释,她88岁的父亲被“传销”了,两天买了2万多的保健仪器,她和妹妹无法阻止日日早上六点就出门的父亲,除了报警只能赶往现场。一路上,她除了安慰电话那一头急哭了的妹妹,就是打110,或者跟车里的人说着事情的经过。看着她在我前一站下车,希望她真能阻止她父亲购买更多的东西。
当今中国诈骗老年人的情况比比皆是,电视、报纸会报道,谁谁谁碰到这种事,大家小心啊。做为旁观者的我们,会说主角傻,碰到这种事也会相信,但是,当事人变成我们的时候,我们有多少概率不会被骗呢?为什么屡说屡出现,出现的原因是否被分析过了呢?
对老人进行产业化营销,已经是一条龙的服务了,它已经是个香馍馍了。未来,中国得老龄化更严重,没有治本的方法,只是用以为的传达教条主义的理论,谁会在意。道理大家都懂,为么还是有人深陷其中?
遇上这种事,从未有人真正的去剖析,为什么老人特别容易上当。第一,大部分会说,年老了,糊涂了;第二,怕死。
实际上分析起来,原因肯定不止这些。
我大概汇总了几点:
1、所有做营销的人都有一套体系,先把自己洗脑了,再去洗脑别人。这套体系都是深入挖掘了老人心理的需求,能够触动他们的心理,让他们不立马购买就对不起自己的人生。这跟我们看电视购物、参加双十一活动是何等的相似。每个人都有受诱惑的时候,只是自己自控力有多少的问题。
2、空巢老人增加,交流人群减少,交流的通道变窄,遇到的事反到无法及时沟通交流。
3、社会强大的刻板印象,比如,年轻的时候做什么事情,中年就等着退休,退休后就跳跳广场舞,或者溜弯聊聊天,这种思想,从小开始影响一个人,以至大部分人到中年开始,就过着不动脑筋的生活。人一但进入舒适区,就再也不可能会想到什么危机,也不会想到要多学点东西,去更新大脑知识,以至于,当遇到新事物就害怕接受,不能接受,也不愿意去学。
4、中国人对死的忌讳,怕提到死,买房购房、生活、找对象都忌讳这个词,特别是老人,害怕死。
5、缺少关于死的教育,我们从来教育生,避谈死。
6、缺少体验式教育,感同深受的教育。比如日本的防火教育地震教育,都是能让小朋友从小开始正视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可能影响他的人生,甚至生死。反观我们,能侥幸就侥幸,很多时候对安全事故都不当一回事。
对于应该破的方法,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一试。
1、除了电视、报纸等教育外,是否能开展社区学习,特别让老年人不要过多单独在家,多跟同龄人玩玩,信任的人说的话有时候比家人更有用。
2、教育的方式是否可以破一破。营销人员都是换位思考,深入挖掘老人的需求,那我们的培训教育,是否也可以换位思考,用体验式,或老人最害怕的东西来进行培训教育。而不是不痛不痒的教育一通,不关己事似的,一带而过。狼来了说多了,大家的心反倒松泄了下来。
挖透老人的心理,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教育,最好是一个体验过程能让他亲身感受。在我看过的旅行记录片,有两部百看不厌,每次看都会感受到真情、爱、亲情。一部是日本NHK拍的《中国铁路大纪行》,另一部是明道主持的《冒险王》。两部记录片,一部写在中国大陆的感受,一部写在国外的旅行,无论是人文还是自然。他们都没有太多的描述所到之处景色如何如何的美,都是遇上一些事一些人,那些人的表现出来非常善良,有爱、有顽强的生命力,让人感到,原来生活如此美好,我要努力活着。再看看国内旅行记录片,好像是样板片,哪怕主持人亲身感受,让我也感动不了。
这就是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感动不了,难道他不是亲身体验吗。因为,他没有挖掘出人本身的需求。这两部我喜欢的记录片,主持人本身的人格魅力都成感受的一部分,说到底,换位思考,站在观众的角度去主持,拍摄,让人感受旅行的美,旅行的意义,以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与人文带给人的震撼。
这大概能明白,为什么国内无法出来好的教育片,因为,他没有深刻的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深度的去考虑他们的需求,抓住他们的痛点。以至于,这边天天教育,这边天天出现诈骗案,天天出现健康长寿的仪器,屡教屡出,屡出屡教。
3、培训教育,是否也有一系列的材料,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应该有一套流程,而不是乱做。中国的家长很怕带小盆友,因为很麻烦,国外也一样带,他们为什么没有类似的问题。因为,他们有专门的机构,教家长如何带小盆友,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大家都按流程走,事情也就顺了。
4、我是觉得最为重要的,也是营销人员成功破解老人心理防线的主要关卡之一,怕死。中国人很怕死,忌讳谈死,害怕谈死,买房如果里面有人生过病哪怕住院死了也不行,当然非正常死亡除外。谈对象,家中有人早过世的不行,只要跟这个字搭上一丁半点的关系就不行,当然不用说什么快乐的死,有尊严的死,只要活着,就必须撑住一口气。
搞笑的是,中国人这么忌讳死,却在生活中不注重可能会造成死亡的原因。最常见的,坐副驾座系安全带,都要被笑个半天,开车打电话、看微信,只要万分之一的机会,一定都要去做,每个侥幸的人都认为,反正没出事。
5、老人心理寂寞。中国老人,生活中除了带小孩、唠嗑,几乎没有自我。我有个同事曾经问我,你不打麻将,每天能干什么。我无语,生活除了电视、麻将、唠嗑,还有兴趣爱好啊。你可以看书、听音乐、写作、读英语、学理财,任何你想做的事都可以做啊。
对他们来说,简单平凡的生活,没有兴趣爱好,自然会想找点刺激。
6、更新老人的思想。我常常觉得,老爸老妈有时候会很寂寞,因为我们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当你陪他们的时候,最多也就是聊几句,我们就玩自己的手机、IPAD了,这种现象是不好,但是,时代已经在变了,不是广告里说的,常回家陪爸妈就可以了,你陪的时候,可能也是无话可说。
唯独,让他们也需要找些快乐的事干干,当有事情干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会充裕起来,不会觉得,人生只有孩子,孩子的孩子,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人生,不应该只剩余孩子。
7、针对第5点,补充的是,营销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上面我在公交碰到的女士,她说话的声音都很尖锐,很刺耳,我一个陌生人听着如此不舒服,她对待自己的老父亲是不是也用这种声调呢,常听这种声音,会不会太刺耳,会不会立马起条件反射,下意识的抗拒呢。以前有部日本片子,那个营销员想骗一个老人的钱,最终被抓了,走之前,老人对他说,我知道你是要骗我钱,但是你对我太好了,我就不忍揭穿了。
这是有多么的寂寞啊,人是很需要情感的,很需要爱的,当家人没有太多时间时,社会关爱,义工出现的话,被骗的机率是不是会降低很多。
8、教育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家人的苦口婆心,起不了作用,也跟教育的方法有关系。很多少年犯罪,起因都是怕家长会骂,因为害怕被骂,战胜了他的行为会导致他人受伤或死亡这个更大的悲剧。
老人老了,也是小盆友,他不喜欢被说教,就像我们不喜欢被父母念一样,他怕别人念叨的结果,就是你越反对,他越要做。是否有一套好的方法,让年轻一代的人跟老人沟通的时候,能够让对方感觉不那么反感。
我们常常被教育要好好说话,要好好跟碰到的人沟通,恰恰没有被教育如何跟最亲的人沟通。通过这件事,我也在反省,是否我跟老爸老妈的沟通,也是有不自觉的不好的,他们感觉刺耳的东西存在。比如我们在电视剧里常看到的台词,“你看,我就让你不要出门吧,又摔了吧。”“这些都是骗人的,不要理他之类的。”之类。
9、适当进行死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从来只是教人一些知识,没有教一些做人的道理,人的生与死存在的意义,特别是关于死的教育。
前段时间,新闻说有小学要进行死的教育,留言的大多说,肯定会遭到家长反对。但是人生都是有生就有死,我不能选择生的方式,但可以选择有尊严的离开人世。当我们发现死是如此简单,人类如此渺小,我们才会尊重生,才会热爱生活,才会在低谷的时候不会放纵自己,才会想到人生很短,需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才对的起自己来到这世间,爱护那些小动物。
不要一味的用指责的方法说这个是传销,如何的不好,找出根本问题解决他,那才是真正应该做的事。希望天下的老人都能活得开心,要知道,我们有一天也会老去,只是,我们觉得那天还离我们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