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文章,“你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不自律”,“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是别人能够坚持而已”,“自律才能自由”等等等等。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要实现自己的目标,真的必须靠自律去实现吗?
如果你做不到自律,这真的不是你的问题。
如果一件事情必须让你逼着自己才能去做,那为什么要做呢?
一件事情,大脑从中感受到乐趣就会倾向于去做,从中感受到痛苦,它就倾向于逃避,这是我们的本能啊。
从这个角度上讲,自律其实是一个伪概念,因为与自己的大脑相对抗,凡事都逆着它的本能来,其实是没有用的。
只会使你不断停留在内耗中,不断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从而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这样让你很容易变得心灰意冷,愈发感到沮丧。
但其实这不是你的错,强迫大脑去做它不习惯、不适应,感到痛苦的事,本来就是一种低效的行为。
如果做不到绝不意味着你不够好,而是因为这个方法错了。
事实上,能够长期坚持良好习惯的人,绝大多数都不是通过逼迫自己来做到自律。
而是因势利导引导自己的大脑,按照正确的计划和方向去行动,推动它们的不是我们“必须如何的自律”,而是我们“可以做到什么的自驱”。
一件事情我们不愿意做,无非只有两个原因,要么是动力不够,要么是阻力太强。
当阻力大于动力,我们就会止步不前、犹豫不决,所以真正的自律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动力超过阻力,使得自己可以始终充满激情去做想做的事情,这就是自驱。
很多人之所以能够自律,并不是他们喜欢苦行,喜欢逼迫自己,而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乐趣。
这种乐趣可能是解决一个问题的快感,可能是成功证明了自己的成就感,可能是离目标又进一步的愉悦感。
总而言之他们认同自己所做的事情并能从中感受到价值。
你仔细观察身边那些非常优秀的人,那些做事情又快又好,还能保持长期热情的,人基本上都是这种类型。
他们并不是靠意志力在逼迫自己,而是享受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己的感觉,喜欢这种不断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的过程,这种无视一切的自驱力才是一个人制胜的秘诀。
比如,如何才能长时间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把学习和愉悦感链接在一起,而不是靠意志力去驱动。
人的天性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之后,小小的成就感又能给人以充分的反馈,不断提高动力和兴趣。
除此之外,如果你确信这件事情对你将来有好处,会带来确切的回报和收获,能帮你更好地解决未来的某些问题,这也是一种动力,是一种长期的反馈。
再比如你清楚的知道,这件事情如果不去做,一定会有不好的后果,为了规避这种恶果,必须全力以赴的把它做好,这也是可以是一种动力。
那是什么因素阻碍着我们去改变呢?
是大脑的惯性,大脑特别喜欢按照既往的路径去行事,不出意外的话,大脑总是希望按照既往的路径,既往的模式去行动,任何对既往路径的改变都是对稳定性的打破,会引起排斥和不适。
我们周围的环境会反过来使大脑的惯性加强,我们的阻力束缚住我们的脚步,因此如何才能变得更自律?
最本质的方式就是去挖掘和提高自己的动力,同时想办法减少面对的阻力,这才是有效的思维方式。
先设立一个最简单的目标或者是系统,然后不断的优化它,直到实现想要的愿景,就是在最大的同时,最小化减少我们的阻力。
在一步一步的调整和纠偏中,你会更加的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理想的终点,最终你会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它未必是你最开始想要的,但一定能够更好的发挥你的价值。
比如说健身,如果你把每一次健身都当做一个任务,一件苦差事,每一次吃饭都要精挑细选,这种方式可能不可持续。
我们最好的方式是从最简单的锻炼做起,比如每天花10~15分钟时间做最简单的有氧运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去体会锻炼的乐趣,以及他带给你的改变。
比如说精力更旺盛了,不容易腰酸背疼了,头不疼了,那么你就会慢慢的把锻炼变成一种习惯,欲罢不能。
接着你可以再从饮食下手,先从简单的开始,比如戒掉晚上的零食,直到你的身体适应了这种模式,再也不想吃太多东西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体重数据不一定会持续下降,也有可能会波动,也未必一定能达到你想要的理想体重。
但是你整体的生活状态一定是在慢慢变好,变得更健康,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你刻意去做什么,而是一点一滴改变整个生活模式,整体的系统的让自己进入一个更好的状态,理解了这一点很多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为什么我们平时努力去培养习惯总是很难成功,因为我们与我们的新习惯对抗的是早已固定在我们脑海中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所以好的习惯一定不是凭空生成,刻意坚持的,而是先采取最小的必要性步骤,整体的改善自己的行为模式。
等到大脑适应了,再推动进一步改善,在适应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接近自己想要的结果而已,但你的生活模式发生了改变。
新的习惯也就不需要坚持了,他就会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限制我们的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缺乏所谓的意志力,而是整个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本身。
只有从生活模式入手,一步步去推动它去获得反馈再进行微调,才能更好的驱动行为改变。
我们所追求的从来不是自律,而是自驱。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自己改变的过程中,不要陷入量化目标的陷阱里去,原因在于量化目标实质上是一种降维的做法,他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简单化。
简单片面化使你产生了一种解决问题的错觉,比如说很多人学写作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每天写多少多少字,但是你写的东西质量提高了吗?很可能没有,只是为了一个数字。
比如说读书每天读上5-20分钟,或者说每年读上多少本书,结果一年下来书单很长,但是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认知?则是脑子里一片空白。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缺乏思考、加工,你只是在赶进度,当你读到一个特别精彩很有共鸣的地方,会不会让自己停下来咀嚼。
当你读到一处特别复杂,需要认真思考的内容,会不会停下来反复揣摩,大多的时候是不会的。
这其实是“买椟还珠”,真正重要的关键的有价值的东西,是读书时的思考和咀嚼的过程,这才是你从读书这件事里能够收获的关键,但在你赶进度的时候被抛之脑后了。
要用主动的自驱来代替被迫的自律,将它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慢慢的朝我们想要的方向去演化,通过日积月累的渐变来实现真正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不妨把关注的焦点从结果转移到过程上来体会,你在这个过程里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用正向反馈和自驱力来推动我们采取行动。
基于“自驱”让改变发生,这才是有效的真正的“自律”。但是别着急,没有突变,都是渐变,如果你看到某个人突然成功,那都是“厚积薄发”。
“慢即是快”,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一步一步让改变发生,不用自律你也能做到。
(齐帆齐商学院年度品牌营第120篇,字数2675字,累计23756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