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二律背反”是个什么鬼东西:二律背反(antinomies)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它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而实践则可以使主观见之于客观,论证相对性与绝对性统一的真理。二律背反,原出希腊文ANTINOMI,指规律中的矛盾,在相互联系的两种力量的运动规律之间存在的相互排斥现象。自然界存在的两种运动力量之间呈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相背相反的作用。(摘自360百科)
读着很烧脑,但再看看小康子写的四个终极问题,更是犯愁。小康子揭示“二律背反”规律就是要告诉人们要挣脱这些非对即错、不是即非的思维枷锁;人的认知需要用理性不断挣脱这种思维枷锁,从而不断认知客观世界。但人的理性是从感性出发,所以就难以超越感性的束缚,力图用理性的经验去解释未知的客观世界,在理性能够到达的范围里,可以做到认知升级;但在理性不能够通达的范围,就会产生“二律背反”,比如小康子的四个终极问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你说世界上有鬼,我认为世界上没有鬼,谁对?只有他么鬼知道,但我们无法去认识鬼,理性达不到。我想在这一点上,孔子他老人家说的对:未知生,焉知死?
“二律背反”的哲学道理,自知浅薄,不敢妄自评说,但可以谈谈我自认为的“二律背反”中的思维陷阱。为什么说是思维陷阱呢?因为,人很容易就陷入评判的误区,这事儿要么对,要么错;即使这次不对,也要反复去找到一个绝对真理去遵循,因为人无法让自己去接受不确定,不确定会恐慌,确定才会心安。事实上,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世界是变化的;唯一确定的就是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悟不透、看不破,就会陷进去,轻而抑郁,严重的出家寻求解脱,更严重的甚至会自残、自杀。
仔细观察,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被“二律背反”规律所困的事物,比如爱恨纠缠,发生相恨相杀;比如付出就要回报,产生怨恨纠葛;比如我对你错,彼此强迫不休;比如……这些低层次的“二律背反”思维误区表象,能够困住一些人,但困不住所有人,终能够被人所觉察,并不断被实证并超越;但人却总会被终极问题困住,止步不前。
“二律背反”只是一个规律,如果你在其中,那它就是一个局限的边界,也是一个束缚的绳索,你越意识不到,就被束缚的越惨;如果你意识到跳出来,也只是跳进了另一个局限的边界之内,需要做的就是要尽快找到新的规律边界。如果你是一个人,就难以超越“二律背反”的局限,也许,佛教讲“无我”的哲学概念,能够跳出这个边界,“无我”也是无限的大,这种大可以容纳一切。
如果我们思考问题是“不是这样就是那样”的模式,也就是用二维的思维去判断这个多维的世界,就是陷入了“二律背反”中的思维陷阱。比如我们把“二律背反”看做天平的两端,但是我们只要用这种天平就被局限住了,我们的理性只能够看到我们能够看到的,理解我们能够理解的,而实际上天平很可能不只有两端,而是有很多端,只是我们看不到或理解不了。突破这种束缚,需要觉察到束缚自己的“执念”,凡事你一去评判其实就已经错了,因为你正在用自己的“执念”去衡量事物,而突破不了这个“执念”的束缚看问题,思考的格局和层次自然就下降。
讲个有意思的事,据说罗斯福竞选总统时,当时脑壳进水,误用了一个摄影师的版权照片。发现这个疵漏后,大家赶紧来找他,商量跟摄影师谈判时的价格底线,否则不能发。罗斯福说:有没有搞错,还价格底线?立即打电话给摄影师,我们准备用他的版权照片,给他做广告,问他能出多少广告费,或是政治献金。智囊团立即打电话,询问摄影师想出多少广告费。摄影师接到电话就哭了:拜托各位爷叔,人家现在穷到饭都没得吃,你们还剥皮榨骨的朝我要广告费,我最多把今天的饭钱给你,100美金,不能再多了。智囊团回复说,不可以,至少要400美金,不能再少了。最后摄影师苦苦哀求,看在自己生存不易的情面上,把广告费压到了250美金。(摘自雾满拦江的《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爬不上的半边天》)
想起卢梭的一句话:“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二律背反(antinomies)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它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而实践则可以使主观见之于客观,论证相对性与绝对性统一的真理。
二律背反,原出希腊文ANTINOMI,指规律中的矛盾,在相互联系的两种力量的运动规律之间存在的相互排斥现象。自然界存在的两种运动力量之间呈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相背相反的作用。例如,在同一个星球上,地面物体推动和地心引力的作用成反比,物体的推动力越大,地心引力对物体的作用越小,航空航天科学家据此计算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所用的火箭必须具备多大的推力等等。(本句有误,万有引力只与物体在地球上的位置有关,和推力等其他外界因素无关,理解意思即可。事实上,要计算多大的推力初步只需要考虑物体质量和需要的加速度就行了。)
在康德的哲学概念中,二律背反指对同一个对象或问题所形成的两种理论或学说虽然各自成立,但是却相互矛盾的现象,又译作二律背驰,相互冲突或自相矛盾。
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的发现在康德哲学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康德深入到了对理性的批判,不仅发现了以往形而上学陷入困境的根源,而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康德将二律背反看作是源于人类理性追求无条件的东西的自然倾向,因而是不可避免的,他的解决办法是把无条件者不看作认识的对象而视之为道德信仰的目标。虽然他对二律背反的理解主要是消极的,亦揭示了理性的内在矛盾的必然性,从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产生了深刻影响。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理性在宇宙论问题上的四组二律背反:
静态:
①第1组二律背反(关于时间与空间)
正命题:
宇宙在时间上有起点,在空间中也有限制。
反命题:
宇宙没有起点,在空间中也没有任何限制;它在时间与空间中都是无限的。
②第2组二律背反(关于基本粒子)
正命题:
在宇宙中各种组成物质都由许多简单部分组成;而且,没有东西既简单又由许多简单部分组成。
反命题:
在宇宙中没有由许多简单部分组成的东西;而且,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简单物质。
动态:
③第3组二律背反(关于自由意志)
正命题:
宇宙的各种现象,不只是由遵照自然法则运作的因果律主导的,还受到自由意志的因果律影响。
反命题:
没有自由意志这种东西,在宇宙中任何东西纯粹遵照自然法则运作。
④第4组二律背反(关于上帝)
正命题:
在宇宙中或与宇宙相关(的地方)有一个绝对必然的东西是宇宙的一部分或是宇宙的成因。
反命题:
在宇宙中或在宇宙外没有一个绝对必然的东西造就了宇宙。
康德强调,这四组二律背反不是任意捏造的,它建筑在人类理性的本性上,是不可避免的。康德由此看到了理性认识的辩证性,看到了哲学史上各对立派别主张的冲突,指出独断认识的片面性,为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康德还指出二律背反的揭露 ,它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人决不可能超越现象去认识物体,而实践理性的特性可化解此矛盾。在道德领域里,道德的普遍法则不可避免地要进入感性经验,否则就没有客观有效性,于是在人的身上必然发生幸福和德行的二律背反,二者只有在"至善"中得到解决。在美学领域里,康德提出兴趣和概念的二律背反,目的在于揭露经验派和唯理派的观点在美学上的片面性。
(“二律背反”相关内容摘自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