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今的社會共識認為二元論是錯誤的:之前笛卡爾提到的「生理客體並不具備完成某些動作的能力」缺乏足夠的科學支撐,事實上,生理客體是能夠完成複雜且有趣的活動的,我們可以大膽得說:人類就是大腦,當你打開頭蓋骨,你會看到些非常輝煌的東西: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是大腦的外層,是所有奇跡發生的地方,大腦容量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可以被分為幾種不同的腦葉,近四分之一的腦葉上存在著地理定位圖:對身體的定位圖。對運動的控制程度或是對感覺的控制程度決定了身體部位在大腦中對應區域的大小。其他腦葉負責語言推理倫理思想等活動。神經科學的目標就是使心理活動的機械論觀點更易於接受。有一句話叫「無知者無畏」,可有時候過於愚昧會讓我們自卑,求助於超自然力量,科學的存在讓我們正面面對我們之前無法解釋的現象,並更為勇敢得用我們得心智去迎接生活中的風和雨。
讓我們看一下大腦是如何產生思維的:大腦的基本單元是神經元,共分為三種:感覺神經元(收集外界信息)、運動神經元、中間神經元(負責思維,將感覺與行為聯繫在一起)。神經元可以再生,並且像槍一樣,要麼產生神經衝動,要麼處於靜息狀態,服從全或無法則。其反應強度的影響因素很多,如產生神經衝動的神經元數量,神經衝動產生的頻率。而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神經遞質(分外興奮劑和抑制劑)來進行相互聯繫的。抑鬱症的問題就在於缺乏一種叫做血清素的神經遞質;引起帕金森症的一個病因便是嚴重缺乏多巴胺。某些功能是單側化的,語言功能是定位於左半球的。如果你是右利手,那麼語言功能便定位於右半球。大腦中存在著交叉:呈現於你左視野中的刺激會投射到你的右腦;呈現於你右視野中的刺激會投射到你的左腦。同樣行為上也存在著交叉:右半球控制著你的左側身體,反之亦然。所有的這些都印證了我們的大腦是個嚴密有序、高效運轉的系統,機械化絕不等於不能產生文明,記得本科期間,老師問我們機械大生產產生了什麼?社會分工。然後各司其職,有了正循環,才有了系統的永續。
弗蘭西斯·克里克說「你的喜悅、悲傷、回憶、抱負,你對人格同一性的感知,你的自由意志,事實上都是大量神經細胞集與其締合分子的生理反應。」這句話就否認了聲名顯赫的(身心)二元論:認識擁有生理客體的無形心靈,我們的心靈佔據著生理客體,寄居其中,與其形成緊密的聯繫。或許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大腦引起了心理活動;自由意志、責任、精神價值、內在價值都是幻象,只是些前科學概念,而這並未衝擊我們固有的人文觀念,我們仍是有思想,有主動能動性,有創造性顛覆性的獨立個體,只不過敦促我們去認識自己的身體,認識我們並不強大但足夠強悍的軀體:它面對自然界的許多襲擊並無招架之力,但它會一次次記憶一次次改進去主動地認知自然並通過自身的升級最終達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細細想來,暗含在許多心理科學背後假設(尤其是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是:心理是一種信息加工機制。當研究各宗在行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要先弄清什麼樣的程序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這個程序在我們生理大腦中是如何進行便宜的。探究大腦功能:用現代成像技術,如電腦斷層掃描技術,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技術,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在大腦遭受嚴重損傷時,觀察他們的行為變化。大腦在兩個方面優於計算機:大腦不易受到損傷;反應非常迅速,解釋之一是大腦採用並行加工的方式處理信息。有些神經網絡的研究者試圖通過模仿大腦反應來製造出智能機器。只有深切瞭解我們的身體,認同大腦是思維的產生緣起,我們才能正視我們的行為和背後的動機,才能有的放矢去調整我們的行為,並進行升級改造。
#笔记侠-宏英-翟宏英#橙子学院码字岛第一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