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说焦虑是因为内心的节奏被打乱了。
联想到我最近在写作方面遭遇到的痛苦,我对上面的观点很以为然。
01
在参加“动手返现”训练营的时候,我是抱着“系统学习写作”的心去的。结果,发现训练营基本没在教基础写作,而是偏向于营销。
首先,我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的写作基础还不够扎实,需要继续学习。
其次,我大概有一个思维:先学写作,再学营销。也许这是一个限制性思维,但它毕竟是我内心真的想法。
当发现训练营主要在玩营销那一套的时候,我是很抵触的,因为我的内心节奏被打乱了。
这是我在学写作路上的第一次焦虑。
02
然后我现在参加的这个“点评提高班”,引发了我学写作有史以来最大的焦虑。
在这个班里,我发现大家都一篇篇地上稿,而我几乎没有按照新媒体文章的结构格式来写过一篇文章。
等于是一个学徒,整天和老师傅在一起混。这些老师傅却不是教你的人,而是看着你像苍蝇一样,在玻璃前乱撞。
为什么别人一边上班,一边带娃,一边还能每周上稿至少两篇,而我不能?
我怎么这么笨?我怎么这么懒?我时间管理怎么这么差?
一个题材,首先要切到好角度,再要有好结构,最后论证要充分。
其中的每一项,可能我都还不熟练,当我要求自己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做到以上三点的时候,可以想见,我内心地节奏得乱成什么样。
03
在看《梦想的声音》的时候,有一期是朱兴东来做追梦歌手。
筑梦团导师,也是著名DJ小强说,对于朱兴东来说,最难的不是参加比赛的时候,不是发第一张专辑的时候,而是做完了这些之后,该怎么办。
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最难的不是刚进第一个训练营学写作的时候,而是在第一个训练营以优秀学员毕业,在其他训练营被比成loser的现在。
这是目前最困难的时刻:
有一些对外界的怀疑——我是不是跟错了老师,我是不是选错了平台?
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怀疑——我是不是才华不够?我是不是努力不够?我学习能力太差了,我是不是不适合写作?
04
许多人,他们发现了事情的本质和规律之后,有迅速调整自己的能力。
而我没有,我很慢热。但这个慢热的我,就是真实的我。
我真实的节奏就是这样的。我不能不接受真实的自己,而强求一个完美的自己。
老公看我学得痛苦,说不行就换个事情做。做自己喜欢的事,累也快乐。
尝试了很多职业,把写作放在一边这么多年之后,我确定写作就是我最想去做的事情了。
只是在最喜欢的工作里,也包含了自己不喜欢的一部分。
我不想放弃挑战自己,不想放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