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的日更一直是我做事虎头蛇尾的实证记录。Flag立了又倒,倒了又立。
然后在这个不是什么日子的今天,看到群内伙伴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和分享的氛围下,被同群小伙伴坚持公众号日更的感染下,懵懵懂懂地又打开了简书日更。是什么力量让我再次打开日更,重新挑战?是团队的氛围影响?是群内小伙伴们积极努力的榜样示范?是不愿让自己留下遗憾的执着?
就做在变现学园的学习笔记复盘记录本吧。
20240719 周五大班会 植入人心的“文化系统打造”
我听到了什么?
深刻反思:为什么别人能够很快的拿到结果,自己却不行呢?
伙伴们的分享:
言韩:半年的成长,积极加入七天营、讲师训、阅读营,半年时间成长为阅读导师,在参与中不断获得成长。
树福:作为一家软件公司创始人、一家咨询公司创始人,深耕制造业数字化15年+的树福老师分享了这几个月的成长和突破,销讲班中用8分钟的演讲为金娟同学卖家乡猕猴桃成为全场最佳,利用零工经济思维和资源整合思维成功组建咨询团队,成功变现30万元的中小企业咨询服务案例。
海明教练:学以致用。学习亮剑的带队气质,要有气质、有信仰,才会有团队。把自己用特种兵的训练法来训练自己的行为和思维,学习完后复盘、点评、学习牛人的习惯,自己实操、训练,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要喜欢去比赛,从比赛中看到差距,倒逼思考策略,要赢得胜利就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要注重培养演讲与口才。要学习富兰克林学习法,研究自己,复盘,优化,强化,迁移高手的品质和习惯。要观察和研究新生代,在视角上、思考上、行动上不断创新。把自己的优点缺点列表,一个一个划线。
我想到了什么?
总是认为自己不行不行,但是其实之前全是在脑子里想了一遍就否定了,有一些就是畏畏缩缩的蜻蜓点水了一下就放弃了,所以没有结果。学园小伙伴们的积极加入、积极尝试,也并不是每一个都能通关,但依然得到了锻炼。自己在学园中的一个月也看到小伙伴从开始说话磕磕绊绊,到最后能够很顺畅的进行分享和主持一场会议。要有敢打敢干的性格,干了再说,最后的结果并不可能向故事中的那样美好,却也不会差过啥都没干,没干过咋知道自己能干啥呢?
向名人学习,借力使力不费力。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一步一个脚印的划线前行。一段时日后,转过头来看,自己已经走过万水千山。
我怎么做?
不用多想,开干就是。跟着海明教练、阿紫教练、加林班班一路走下去,把变现学园里面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都走一遍,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多付出,多利他,多分享,多去尝试个第一次,看看自己到底能做些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三个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