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位朋友的信息:“我又上班了。自己创业没有起色,挣得还不如亏得多,可能我还是适合上班挣钱,这种看不见结果的努力让我越来越迷茫和焦虑。”
其实,不光是我这位朋友,我相信大家对焦虑都很无奈。这是因为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我们总是会因为安全感的缺失而感到焦虑。
比如,在地位、能力、财富、健康等方面陷入了困境内心就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倦怠的负面情绪。
面对焦虑,有些人避之不及却又难以消除,他们就像背着一个包袱努力前行;有些人从容应对,让焦虑乖乖地抽身离去从而保持距离。这两种人,你是哪一种呢?
《认知觉醒》这本书的作者周岭,曾经就是前一种人,但是在他“觉醒”之后成为了后一种人。是什么成就了他的觉醒和成长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借鉴一下。
人的焦虑如影随形
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就好比面临一场考试,突然发现自己好多知识点都记不住,做题总是出错,那么他很自然地会焦虑地让自己寝食难安。
而作者周岭,曾经也只是一个小职员,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找朋友聚会,经常喝到烂醉;从不主动看书、运动;打发时间就去看搞笑视频、读八卦新闻、玩手机游戏;实在没事做就蒙起被子睡大觉……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36岁时。
直到有一天,身边两位好友命运发生改变,他突然震惊地发现自己竟然也是另一种“无力的存在”。
这时候特别想要改变,于是他在网上疯狂报课,卖力学习,可是忙碌一阵看不到转机,那种求而不得的感觉浇灭了最初的热情。
不仅作者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是如此。拿我身边的人来说,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有时听说别人一年能读几百本书,就开始一味地追求数量,到头来脑袋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没留下。
更有甚者,当听说身边的人在一线大城市打拼得顺风顺水,而自己却困在十八线小城里庸庸碌碌,就开始怀疑人生。
这些状况产生的后果就是越来越焦虑,而焦虑要么是让我们陷入低水平勤奋陷阱里,要么就是否定一切,停止行动。
看来,焦虑实在是生活中最普通的存在,它出现在我们身边一点不意外,而我们要做的是找到症结消除影响。
处处焦虑为哪般
我们为什么会有丢不完的焦虑呢?乔治·阿迪尔说,“你想要的一切,都是恐惧的另一面。”因为焦虑的本质就是由于恐惧而去追求更多的东西,而追求的东西越得不到就越焦虑。这是一个很容易越陷越深的怪圈。
归结起来就是我们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我想三年读一千本书,我想每天写出高阅读量的文章,我想向某某大咖一样建立自己的品牌等等等等,我们的想法总是漫天飞扬,而行动却总是迟缓滞后。
除了想得美,有时我们还想得很坏,比如,我写不出流畅的文章怎么办?上司交给我的重要任务如果不能高质量完成怎么办?我的孩子以后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怎么办?这样的想法足足可以让我们把自己像蜗牛触角一样敏感的行动力打回原形。
而那些厉害的人,从来都是行动上的巨人,他们不去给自己设置过多的思想障碍。畅销书作家张萌在上大学后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竟然排名末位,而她当时的梦想就是当上奥运会志愿者。
不过,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天地悬殊,她没有过分的担忧和焦虑,而是选择了行动。大学三年,她亲身践行了自己的1000天小树林计划。张萌每天早上到宿舍楼旁边的小树林里苦练英语,不论寒暑,风雨无阻。
由此看出,焦虑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因为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命运担忧,这无可厚非,也是天性使然。
尤其进入信息社会,时代进步飞快,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面对更多的不稳定因素,人们内心的天性被放大了,这是焦虑如影随形的根本原因。
如何化解焦虑
面对焦虑我们不能一直被动地困在尴尬境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就要敢于直面问题并接纳现状,这样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去应对一切。
我们可以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1.克制欲望,不要一次制定太大的目标
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的目标越高,就越缥渺。想法太多,反而不知道该做出什么选择。
2.面对现实,接受自己的真实状况
人,最明智的不是和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认清自己的真实现状,不对自己期望值过高。
3.要事优先,只做最重要的事
想要做成的事情太多,也不可能同时进行。要根据轻重缓急对事情进行划分,先做最紧急而且最重要的事情。
4.直面核心,逼自己一把
适当给自己一点刺激,找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有时候人的潜力都是被逼出来的,你会惊讶于自己的能量。
《认知觉醒》这本书的作者开始觉醒之时也就是在接受自己的现状后,才摆脱掉焦虑,实现改变和成长的。焦虑就像我们的客人,它随时会来造访。
如果一味地避而不见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要接待好它,与之进行协调让它不再带来更多的麻烦。只有学会握手言和,把焦虑转化为动力,可以让我们进步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