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的神仙中,有传说中的神仙,有人死成神的,有道士,有将官,有善人等等。
祝融
《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唐韩愈《南海神广利王庙碑》:“海于天地间为物最巨,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
《雷法议玄篇》:
“东海神阿明。南海神祝融。西海神巨乘。北海神愚强。”
《洞玄灵宝真人修行延年益算法》
“东海神名阿明,西海神名巨乘,南海神名祝融,北海神名玄冥。”
何仙姑
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复集》元浮云山圣寿万年官道士赵道一修撰:
“何仙姑,广州增城县何泰之女也。唐天后时,住云母溪。年十四五,一夕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得轻身不死。因饵之,誓不嫁。常往来山顶,其行如飞。每朝去,暮则持山果归,遗其母。后遂辟谷,语言异常。天后遣使召赴阙,中路失之。广州会仙观记云:何仙姑居此食云母,唐中宗景龙中白日升仙。至玄宗天宝九载,都虚观会乡人斋,有五色云起於麻姑坛,众皆见之。有仙子缥缈而出,道士蔡天一识其为何仙姑也。代宗大历中,又现身於小石楼,广州刺史高晕具上其事於朝。”
吴氏仙娘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
“吴氏
妙明真人昊氏,句容县士人女也。幼遇异人,得诀修炼,不食,虽水亦不饮。宋徽宗宣和问,召赴阙,馆之蔡京第。京赠之诗,有姑射神仙犹饮露,龟台王母未忘桃之句。既而得请复还钱塘。未几,欲他往。人或问之,曰:城中皆黑气,可速避去。才经旬浃,即有金人之祸。真人肌肤明秀,语论历历可听。未尝观书,质以古今无不知者。后隐惠州罗浮。”
冼太夫人
《道藏·搜神记》:
诚敬夫人
“夫人洗氏,高凉人,陈高州太守冯宝妻。隋初平陈岭南共推洗氏为主,保境拒守既而降隋。厥后高州刺史李迁仕及番禺夷王仲宣等反,夫人又皆讨平之。累封至谯国夫人,卒谧诚敬,庙在今电白之县治东,旁邑俱有行祠,无不向应。宋苏轼诗:
冯洗古烈妇,聂媪国于兹。
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三世更险夷,一心无磷缁。
锦徽平积乱,犀渠破余疑。”
石狗公,又叫狗神。
《道藏·搜神记》:
“盘瓠,狗神。今长沙武陵蛮之祖,庙在卢溪县#*武山。按高辛氏有犬戎患,募能得犬戎昊将军头者,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名曰盘瓠,遂入山衔人首赴阙下,果昊将军头也。帝大喜,然盘瓠畜类不可妻,敬他报之。女闻以为信不可失,请行。帝不得已,从之,盘瓠得女负入南山石室中,逾三年生六男六女。盘瓠死,男女自相婚配,母归以状白帝,使迎置诸子,衣裳烂斑言语侏偶付后滋蔓,今武陵蛮是也。至今土俗不食犬肉,庙有威灵。”
乌龙大王,又称金翅乌王。
王同轨的《耳谈类增》卷三〇《王文成浮海传略》,描写阳明侨居圣果寺时,恍惚梦【乌龙大王】来谒,告知他七月二十一日有大难,并答应“竭力相庇”。及期,果有二猛士排闼而入,挟持至山上,缚阳明于树,正欲加害,忽有音纪、沈昱二人,从松间跃出解救。于是二武士驱迫阳明至湖边,缚住双手,以布衾蒙首,用棒击之,推入水中。阳明昏迷后苏醒,发现“身仰卧水中,所缚、所蒙尽已释去,以手反摸,如有物负之。缔视波涛,如屋上行,光怪万状,波及唇吻,天渐明抵岸”,被吴翁救上岸,并巧遇早年寓南昌神乐观结识的朋友高某,“明日谒吴翁,堂甚高,粉绘辉目,珊瑚高三四尺,吴肃客入。公就宾席,膳毕,游书屋,亦三间,类世卷蓬,图书珍玩充目,莫可名状。返则列筵于堂,肴食精绝,已奏乐,则海盐人扮《琵琶记》,艳姬数十人鱼贯而岀,金翠珠玑,光彩射人;飘重裾,曳长袖,为回风之舞,歌白雪之章,巧于应节,虽乱而不乱,如是累日”。阳明辞归时,卧舟中,五鼓达岸,已有轿子在岸边等候,四人抬着至一阁,隐隐见“天风海涛”四字,知是闽境。日夜疾行至一市,进入一寺庙,阳明向轿夫索饭,轿夫忽不见,阳明大惊,问人才知此处离“天风海涛”有千馀里,但阳明两日即达。“留数日回杭,向所偕巾物渐失去,因之乌龙大王前拜谢,忽一黑蛇长丈馀,自梁垂绕娄仆数匝,遂投神座下”。
《道藏·魁罡六锁秘法》:“诸葛公权曰:先修炼内丹,就行仁义、礼乐、孝养之全。然后,用术渡溪,蓦林河海,皆可坐遇。一法,於端午,绝早出门,无人处用草棠作四方坛,一丈二尺,争席一领置於中心,酒、果、鹿脯、蛇肉各五分,面东拜香,款曰:弟子某,今日持诵金翅乌王咒万徧,助弟子渡过江河、大林、湖海。其酒果各位上,自吃少许,其余更不得要。返回家,房内卧一日,至次日起如常。念【金翅乌王·咒曰:日月合精,吾言【邓林金翅乌王】,助吾羽翼,遇林如风,履水如石。吾奉皇人帝君律令敕摄”。
东华大帝君,又名东王公。
《搜神记》:
东华帝君
”东华帝君绝习在道气,疑寂湛体无为将欲,殷迪玄功生化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於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於东方,亦号王公焉。与金母皆挺质太元毓神玄奥,於东方俱津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而成形,与王母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子之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居方诸之上,按《尘外记》方诸山在东海之内,其诸司命三十五所,以隶天上人间罪福,帝君为大司命,总统之山有东华台,帝君常以丁卯日登台四望。学道之人凡仙有九品,一日九天真王,二日三天真皇,三日太上真人,四日飞天真人,五曰灵仙,六日真人,七日灵人,八曰飞仙,九日仙人。凡此品次升天之时,先拜木公后谒金母,受事既讫,方得升九天入三清拜太上而观元始。故汉初有四五小儿戏於路中,一儿诗曰:着青裙,上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时人皆莫之知,唯子房往拜焉。曰:此东王公之玉童也。昔元始告十方天人曰:吾自造言混沌化生,二仪役御阴阳始封。皇上元君与东华扶桑大帝等,校量水火定平劫数。中皇元年,太上於玉清琼房金阙上官授帝宝经花图玉诀,使传后学,玉名合真之人。故玄纲云:东华不秘於真诀是也。紫府者,帝君校功行之所,夫海内有三岛,而十洲列其中。上岛三洲谓蓬莱、方丈、瀛洲也,中岛三洲谓芙蓉、板苑、瑶池也,下岛三洲谓赤城、玄关、桃源也。三岛九州鼎峙混一之中,又有洲日紫府,踞三岛之问,乃帝君之别理,迁转灵官职位,较量群仙功行,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转真圣入虚无洞天,凡三迁也,皆帝君主之。释之名也,东华者,以帝君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也。分治东极,居东华之上也。紫府者,职居紫府,统三十五司命,迁转虚官较品真仙也。阳者主东方,少阳九气生化方汇也。帝君者位东方,诸天之尊,君牧众圣为生物之王。《易》曰:帝出乎震是也。故曰东华紫府少阳帝君。又《真教元符经》云:昔二仪未分媒津蒙洪,如鸡子玄黄之中也。自然有盘古真人,移古就今是曰盘古,乃是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行虚空之中。又有太元圣母化生天脊脉中,经一劫天王行施圣母遂生,天皇号上皇元年始世主万六千岁,受元始上帝符命为东宫大帝扶桑大君。东皇公号日元阳父,考之仙经或号东王公,或号青童君,或号方诸君,或号青提君,名号虽殊,即一东华也。圣朝至元六年正月日上尊号曰:东华紫府少阳帝君。”
华光马天君
《海琼白真人语录》:“雄威、华光二大圣”。
《福清县志》:马元帅原名马容容,福清县人,讳灵耀,封“华光元帅”,是道教知名神仙。生于唐光化二年(899年)九月廿八日,卒于后梁贞明元年(916年)十月初四,年仅18岁,马氏生前为人善良,常济贫扶危,见义勇为,受到村民的爱戴,后来,道教将奉为火神天君。
《太上洞玄灵宝五显观华光本行妙经》: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五显灵观华光本行妙经。撰人不祥,约出於宋代。念诵召请「华光天师」忏罪消灾。一卷。底本出处:《续道藏》】。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之五十二》:“ 霆首大神马天君”。
四海龙君
《道法会元》:
“东海广德龙王水府官属。
南海广利龙王水府官属。
西海广润龙王水府官属。
北海广泽龙王水府官属。”
《道门定制》:
“东海广德龙王水府官属,
南海广利龙王右语同前
西海广润龙王右语同前,
北海广泽龙王右语同前。”
《道门定制》:
“东海渊圣广德王,南海洪圣广利王
西海通圣广润王,北海冲圣广泽王。”
康皇元帅,一称康应,二称康保裔,三称康舍人。
南宋欧阳守道撰《灵佑庙记》,已明确称康王即康保裔:“敕赐灵佑庙威显善利灵应英烈王,神姓康讳保裔,国初北边名将也。”
《宋会要辑稿》载:“威济善利孚应王庙,在江南东路信州弋阳县东岳行宫内,佐神康舍人威济公祠,光尧皇帝(即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九月封威济王。四年(1130)十二月,加封'善利’二字,以王师收捕魔贼,助功显灵,从都统辛企宗请也。绍兴二十六年(1156)正月加封今号。”
《东岳大生宝忏》载十太保是:翊灵昭武使温元帅,顺灵昭化使李元帅,协灵昭济使铁元帅,镇灵昭赞使刘元帅,通灵昭佑使杨元帅,宣灵昭庆使张元帅,广灵昭惠使康元帅,安灵昭应使岳元帅,显灵昭利使孟元帅,永灵昭助使韦元帅。
邓天君
《道法会元》卷五十六、卷五十七所载:
“黄帝时有邓伯温,为统军领兵使,从黄帝战败蚩尤,封河南将军。大神见黄帝登天,遂弃位入武当山修行。因为曾经吃过人肉,不能升天。上帝念之,封于武当。因见世人不行忠孝,杀害日甚,侵欺日增,以强凌弱,以贵虐贱,遂日夜发愿,欲为神雷,代天诛伐此等恶人。念念不绝,怒气冲天,忽一日身体变化,状若蝙蝠,凤嘴银牙,两腋生出大翅,手足皆龙爪。遂飞游太空,吞啖精怪,斩伐妖龙。上帝封为律令神,隶属神雷。其雷于五月五日午时升入南宫火铃之宅。”
东岳大帝
《搜神记》:
“东岳三月二十八日生
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也。在兖州奉符县,今太安州是也。以梁父山为储副。东方朔《神异经》曰:昔盘古氏五世之苗裔日赫天氏,赫天氏日胥勃氏,胥勃氏日玄英氏,玄英氏子日金输王,金轮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弥轮仙女也。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次日金虹氏。金虹氏者,即东岳帝君也,金蝉氏即东华帝君也。金虹氏有功在长白山中,至伏羲氏封为古岁,为太华真人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讳崇。其古岁者,乃五岳之前无上天尊所都之地,今之奉高是也。其后乃水一天尊之女也。至神农朝赐天符都官,号名府君。至汉明帝封太山元帅,掌人世居民贵贱高下之分,禄枓长短之事,十八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圣帝自尧、舜、禹、汤、周、秦、汉、魏之世,只有天都府君之较,按《唐会要》曰:武后垂拱二年七月初一日封东岳为神岳天中王,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四月初一日尊为天齐君。玄宗开元十三年加封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十五日诏封东岳天齐仁圣王,至祥符四年五月日尊为帝号:东岳天齐仁圣帝。淑明皇后,圣朝加封大生二字,余封如故。帝五子,宣灵侯,惠灵侯,和惠夫人,至圣炳灵王,永泰夫人,居仁尽鉴尊师,佑灵侯,淑惠夫人。帝一女,玉女大仙。即岱岳太平顶玉女娘娘是也。”
雷神陈文玉
《搜神记》:
“雷神六月二十四日生
庙在雷州之西南八里,昔乡人尝造雷鼓雷车置庙中。有以鱼乱肉同食者,立为霆震。旧记云:陈天建初州民,陈氏者因猎获一卵,围及尺余,拥归家。忽一日霹雳而开,生一子,有文在手,日雷州,后养成,名文玉,乡俗呼为雷种。后为本州刺史,殁而有灵,乡人庙祀之,阴雨则有电光吼声自庙而出。宋元累封王爵,庙号显震,德佑中更名威化。《国史补》:雷州春夏多雷,秋日则伏地中,其状如负,人取而食之。又雅州瓦屋山有雷洞,投以瓦石应手电震。”
射木山神
《搜神记》:
“肇庆府之阳春县有射木山,山有云灵,云罩其上必雨,开则霁。山南有祠日射木山祠,汉封其神曰储休侯,灵显最着。庙食一方,水旱疾疫有祷必应。旧传江南有李氏者无子,一夕梦神托生为嗣,因名符,后登第,历官知春州。启行辞其母曰:儿往必不归矣。逮抵官来射木山谒祠下,顾瞻门应若旧所睹,未几卒。自符之生而庙食废,及其卒而庙复灵,以是知符之生祠神之现世也。按唐之春州,即今之阳春县是已。”
关羽
《搜神记》:
“义勇武安王五月十三日生
义勇武安王,姓关,名羽,字云长,蒲州解良人也。当汉末,与琢郡张飞,佐刘先主起义兵。后於南阳卧龙冈三谒茅庐,聘诸葛孔明,宰割山河三分天下,国号为蜀。先主命关公为荆州牧,不幸吕蒙设计,公乃不屈节而亡。追赠大将军,葬於玉泉山,土人感其德岁时奉杞焉。护国祚民,庙额日义勇武安王。宋徽宗加封尊号日崇宁至道真君。”
妈祖
《搜神记》:
“天妃三月三十二日生
妃,莆人,宋都巡检林愿之女。生而神灵,能言人祸福,殁后乡人立庙于湄州之屿,屿有兴化之东南海中与琉球国相望。宋宣和中,路允迪浮海使高丽中流风大作,诸船皆溺,独充迪所乘舟,神降於樯遂获安济。历代累封至天妃。本朝洪武永乐中,几两加封号今府城中有行祠,有司春秋祭焉。昔人诗:
星斗斜连北,蓬瀛直指东。
秋高洲屿白,日出海波红。”
真武大帝
《搜神记》:
“玄天上帝三月初三日生
按《混洞赤文》所载,玄帝乃元始化身,太极别体。上三皇时下降为太始真人,中三皇时下降为太朴真人#2,下三皇时下降为太素真人。至黄帝时下降为当上天,开皇初劫下世,紫云元年建甲午,三月甲寅庚午时符太阳之精,托胎化生序乐国王善胜夫人之腹,孕秀一十四月,则太上八十二化也。争乐国者,乃奎娄之下海外国,上应龙变梵度天。玄帝产母左脸,当生之时瑞云覆国异香芬然,地上变金玉瑞应之祥。生而神灵,举措隐显,年及十岁,经典一览悉皆默会,仰观俯察靡所不通,潜心念道志气太虚,愿辅上帝普福兆民。父王不能抑志,年十五,辞父母欲寻幽谷内炼元真,遂感玉清圣祖紫虚元君,传授无极上道。元君告玄帝曰:子可越海东游,历於翼翰之下,有山自乾兑起迹,盘旋五万里,水出震宫,自有太极便生是山,应显定极风天太安皇崖二天。子可入是山,择众峰之中冲高紫霄者居之。当契太和升举之后五百岁,当龙汉二劫中,披发铣足摄离坎真精归根复位,上为三境辅臣,下作十方大圣,方得显名亿劫,与天地日月齐并,是其果满也。告毕,元君升云而去。玄帝乃如师语,越东海游,步至翼翰之下,果见师告之山,山水藏没,皆符师言。乃入观览,果有七十二峰,中有一峰耸翠上凌紫霄,下有一岔当阳虚寂,於是玄帝采师之诚,目山曰太和山,峰曰紫霄峰,岔日紫霄岔,因卜居焉。潜虚玄一,默会万真。四十九年,大得上道,於黄帝紫云。五十七年,岁次甲子九月初九日丙寅清晨,忽有祥云.天花自空而下,迷漫山谷,去山四方各三百里林峦震响,自作步虚仙乐之音,是时玄帝身长九尺,面如满·月,龙眉凤目,绀发美髯,颜如冰清,顶九气玉冠,身披松罗之服,跌足拱手,立於紫霄峰上。须臾云散,有五真群仙降於玄帝之前,导从甚盛,非凡见闻。玄帝稽首,祇奉迎拜,五真曰:予奉三清王帝诏,以子功满道备升举,今闻子之圣父圣母已在九霄矣。玄帝跪伏恭韶,五真乃宣诏毕,可特拜太玄元一帅,领元和迁校府公事,赐九德偃月金一晨玉冠,琼华玉簪,碧瑶宝圭,素销飞一云金霞之帔,紫销龙兖丹裳羽属绛彩一之裙,七宝铢衣,元光朱履,飞红云乌,一佩太玄元帅玉册,乾元宝印,南北二一斗、三台龙剑,飞云玉辖,丹举绿辇,羽一益琼轮九色之节,十绝灵膳,前踞九凤,后次八鸾,天下玉女亿乘万骑,上赴九清诏至奉行。玄帝再拜授诏,易服讫,飞升金阙。按《元洞玉历记》云:殷纣日造罪愆恶毒自横,遂感六大魔王,引诸鬼众伤害众生。元始乃命玉皇上帝降诏紫薇,阳则以周武伐纣,阴以玄帝收魔。斯时,上赐玄帝披发胱足金甲玄袍皂尽玄旗,统领丁甲下降凡世。与六天魔王战於洞阴之·野,魔王以坎离二气化苍龟巨蛇,变现方成,玄帝神力摄於足下,锁鬼众於酆都大洞。宇宙肃清,玄帝凯还,特赐尊号,拜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领九天采访使。圣父曰:摩乐天君明真大帝,圣母曰:善胜太后琼真上仙。下荫天关曰:太玄火精命阴将军赤灵尊神。地轴曰:太玄水精育阳将军鱼灵尊神,并居天一。”
六祖慧能
《旧唐书》:“初,神秀同学僧慧能者,新州人也。与神秀行业相埒。弘忍卒后,慧能住韶州广果寺。韶州山中,旧多虎豹,一朝尽去,远近惊叹,咸归伏焉。神秀尝奏则天,请追慧能赴都,慧能固辞。神秀又自作书重邀之,慧能谓使者曰:“吾形貌短陋,北土见之,恐不敬吾法。又先师以吾南中有缘,亦不可违也。”竟不度岭而死。天下乃散传其道,谓神秀为北宗,慧能为南宗。”
《搜神记》:卢六祖
“卢六祖,名能,广东新州人。唐宣宗朝学佛见曹溪水香,遂於其地择一道场,求之地主,但云:只得一袈裟地足矣。地主从之,遂以袈裟铺设,方圆八十里,今南华山六祖道场是也。肉身俱存,香烟熏其面如漆。至元丙子年,汉军以利刃钻其腹,见心肝如生人,於是不敢犯。衣钵尽载之,有宣宗御赐袈裟织成淡山水,有西天钵,非铜铁非木石,有西天履,非革非木,有《其华经》十六七叶,有佛齿,以利银合载之,元有一孽龙,据深潭为民害,六祖曰:只怕尔变小。其龙果小,遂以钵盂载之,在寺中乾枯归附。”
武财神赵公明
《道法會元》:
“元帅姓赵名朗落粗字公明终南山人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功行圆满被帝旨石为神霄副帅按元帅乃皓庭云屡天恶觉昏楚怨化生其位社乾金合水虫之象也其服色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老金达爪加也面色黑而霸须者北罗也跨岁者全象也故比水中金之义体则为道溷则乌法法则非雷霆无以彰其威太华西喜箕府乃元帅之主掌而帅以金轮称亦西方金象也”。
三山国王
明代编修官刘希孟所撰之《明贶庙记》称:三山神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隋时建庙于揭西县城西郊霖田之玉峰,称霖田祖庙、三山国王庙和明贶庙。唐代古文学家韩愈刺潮,于元和十四年(819年)曾祭玉峰之界石,即东潮西惠之分界石,其祭界石文,可与祭鳄鱼文媲美,收入韩昌藜集。宋太宗赐庙额曰:“明贶”。仁宗加封“广灵”二字。
禾谷夫人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禾穀夫人》:“ 香山 村落,多祀禾穀夫人。或以为 后稷 之母 姜嫄 云。”
飞天大将
《道法会元卷之二百三十二》:
“二十八将
东方飞天大将一
邓禹,吴汉,贾复,耿贪,寇恂,岑彭,冯异。已上七员领兵九万众。
南方飞天大将:
朱佑,蔡遵,景丹,盖延,姚期,耿纯,□恭。已上七员领兵三万众。
西方飞天大将:
马武,刘隆,马成,王良,陈俊,杜茂,傅俊。已上七员领兵七万众。
北方飞天大将:
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修,刘植,邳彤。已上七员领兵五万众。
存四方二十八将,如力士状,怒相,黄抹额,各随方服色,仗剑,骑各方色虎,四方从兵各阜衣红抹额,披发跣足,各执器械”。
二伏波将军路博德、马援
《广东新语》:
“而二伏波将军者,专主琼海,其祠在徐闻,为渡海之指南。苏子瞻云,自徐闻渡海适朱厓,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带耳。舣舟得济,股栗魂丧,相庆再生,咸以伏波为恩我。李伯纪常祷于二将军,北得生还,乃书子瞻所作碑,刻石祠中。祠有二,正祠为新息,别祠为邳离。……
伏波神
伏波神,为汉新息侯马援。侯有大功德于越,越人祀之于海康、徐闻,以侯治琼海也。”
西王母
《广东新语·卷六·神语》:
“西王母
广州多有祠祀西王母,左右有夫人,两送子者,两催生者,两治痘疹者,凡六位。盖西王母弟子,若飞琼、董双成、萼绿华之流者也。”
五谷神,又称五羊仙人。
《广东新语·卷六·神语》:
“五谷神,晋吴修为广州刺史,未至洲,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谷而来,止州厅上。其后州厅梁上图画以为瑞,号广州曰五仙城。城中坡山,今有五仙观,春秋粤人祈谷,以此方谷为五仙所遗。一仙遗一谷,谷有五,故为五仙。而五仙当日复有丰年之祝,故皆称为五谷之神,州厅之绘以重谷也。城名曰五仙,亦重谷也。”
《道藏·坐花志果》载:“(按)馆人,客舍主人也。〗,为之延医调治。病虽愈,而囊无一钱,不能作归计,且无以偿馆人。自念四海一身,无所系恋,不如自尽以了余生,遂出五羊城〖(番禺杂记)广州昔有五仙,骑五羊而至,遂名五羊城。〗。”
《道藏·道门定制》有载:“播种五谷神”。
《道藏·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有载:“播种五谷神君。”
《道法会元》:“空五寸篆符。 右符牒请上清神烈阴阳苟、毕二雷君,仰速遵承符命,督勒四野、五野、七野、九野都平君,城隍社稷,【五谷神君】,一合来下此方,辟斥害稼野兽乌鼠熊兔猪鹿,以至螟螣蟊蠈之类,不令侵害。消水旱凶荒之厄,获仓箱储积之收。物既无灾,民跻乐岁。事干济众,非比泛常,不得有违,立俟昭报。”
飞来神
《广东新语·卷六·神语》:
“飞来神 罗定州西五里许,地曰牛头湾,有尉佗庙。万历间,庙乘风雨飞越数里,至玉树冈谭石乡,民乃增饰而祀之,号其神曰飞来神,庙曰飞来庙。其钟与香炉未飞去者,数移入庙而数去。”
龙母温孝通
南朝沈怀远于《南越志》记载:“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也。居常涧中捕鱼以资日给。忽于水侧遇一卵大如斗,乃将归,置器中,经十许日,有一物如守宫,长余尺,穿卵而出,因任其留去。稍长五尺许,得鱼渐多。常游波水。”
《搜神记》:
“温孝通 孝通,姓温氏,秦女也。庙在临江府之新淦县南八十里峡江镇,相传秦时有温媪,经程溪得巨儿藏於家,生七龙放之江。媪或时至江口,龙辄献嘉鱼若祭养然。后媪死,葬於程溪之侧,将圯,一夕雷电风雨交作走石飞沙。请旦,人见墓迁於岸北之高冈,乡人异之,为立祠堂。唐赐庙额孝通,元揭斯有记,又云温媪阅城人。唐太和问卢锷尝梦媪谓曰:君将为江西县令。后果宰分宜更为立庙,卢肇记。”
《赐额记》里写道龙母具有征服水旱疾疫的神力:“坟祠俱在悦城北岸, 舟人往来, 蠲洁祭享, 讫无惊波怒涛覆溺之患。每以水旱疾疫祈禳, 悉随叩随应。”
《广东新语·卷六·神语》:“龙母温夫人者,晋康程水人也。”
炎帝神农氏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百谷祖主炎帝神农氏。”
高凉冯宝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六甲旃檀冯大神”。
康公真君李烈
《里人黄文海盥手谨撰》:“吾乡康公古庙,未详创始何时,或云自宋、或谓元明,惜无碑可考,则兴建殊不详所自;大约规制宏整,断自前明无疑也。入国朝以来,一修于康熙五十三年癸巳之岁。嗣时厥后,历年滋多上雨旁风,日蚀蠹朽,议鼎新之,每以工钜费侈,不克蒇事。岁在壬午,剥落殊甚,于是绅耆父老子弟,咸道进言曰:斯庙处奉康公真君,神灵丕著,惠福无疆,远迩奔走,祈祷者靡不沐宏恩而治渥泽;且庙之作为吾乡之望,实严且硕,盖几经数百矣岁。时滋渎法、月旦公评以及春秋祈报祭,赛乡饮胥。于是乎在庙,貌不齐,何以妥?神灵昭,俨格哉?用是踊跃从事,鸠工庀材。经始于癸末初春至仲秋,凡八阅月而告竣。又以庙旧无厨,复敦劝黄郑各捐出庙旁西偏隙地数尺,亟为构备。虽规模仍旧,而气象万新,巍然!焕然!神人胥庆矣。若夫木石砖瓦、工用之费,皆好义渚君,董劝乐输也。书其姓名及增置各款,列于碑右,使后之修举者有所考焉!”
《珠江晚报数字报-东岸村康公庙重露真容》:
【唐家湾东岸村圣堂庙是村里的地标性建筑,殊不知这座圣堂庙原名叫“康真君祖庙”,建于清末。珠澳两地都有供奉康公真君的历史文化传统,珠海南屏、南村以及唐家湾东岸村、澳门十月初五街都建有康公庙。康公真君,据传是汉代之帅李烈,骁勇善战,保国有功,受封成为康公,世人感谢其保国有功,建庙供奉,也祈求康公保佑平安】。
车元帅资
《道法會元 ·卷二百六十三》:“下降坤方猛将车资。 ”
夏元帅,又称麦元帅。
《道法會元 ·卷二百六十三》:“下降坎方猛将夏*。”
陈师真人,原名陈符经,粤西道教名祖之一。
《乱离见闻录》:陈景濂按,万历间曾子一、闽人,住罗山,毛翠华,塘缀人(后来作瑶总)。陈符经,(化州)丽山人,同食素,往江西龙虎山学法。三年学成,曾道术最高。
粤中三界神,乃是魏征、冯氏、袁崇焕。
正德十六年(1521年)横州通判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卷上云:贵县冯氏“其家神异者世有一人,立召风雨鬼神虎豹,言人祸福无不验。自苍梧上至南宁皆敬信不可言,两广猺贼事之尤谨,皆以祖公呼之。山峒间有跋扈者,总帅委之抚安,其魁率徒众顶香盆,牛酒拜迎於道,云:‘吾祖公来矣。’即听约束, 贴然而还。冯氏之居,去大龙山不远,其中皆熟猺所居,每月朔望,各齎香钱至其家纳焉,甚有牛羊猪畜者,故累年不敢为乱,盖冯氏力也。”
天启七年(1627)十二月为东莞《三界庙重修所撰碑文》云:“予里中崇奉三界庙,其神来自粤西。考神所自,亦无徵焉。说者则以为出自浔之贵县冯姓,有无姑勿论。”
《重建三界神庙疏文》又载:“事三界神七十年如一日,人习而神安之。有情以告,有祷必应。不啻子孙之於祖、父,其由来矣”。
【苍梧县三界庙】有载:“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灭任文炳艇匪,奉封昭显二字。十一年克复浔郡荡平艇匪,奉加封灵感二字。……乙未丙申,飞蝗蔽天,祷于神,悉去禾,得保全。”
袁崇焕崇祯三年(1630年)被冤杀后,“乡人陈日昌等悯其冤,悬生前《待漏图》于三界庙后堂,为祭奠地。
张家玉《谒大司马自翁袁老先生遗祠》云:“司马遗忠尚有祠,重来客泪洒荒碑。”
张家玉《谒大司马自翁袁老先生遗祠,怆然有感》云:“吊罢遗祠泪几挥,辽阳回首事成非。空留冷庙沧江上,不见犁庭铁骑归。”
东江多洪水,墟镇及“埠鹅古寺”多次有被淹的危险,清乾隆十五年,傍埠鹅古寺左侧建起了“三界庙”,庙中供奉的是天界、人界、地界“三界丞相”,也就是唐朝宰相独征的神像,望借其威名镇住洪魔。"三界庙“门前雕刻了一副对联"三春嘉景盛唐世、界地鼎兴魏相时。后来,埠鹅古寺、天后宫、三界庙被民间统称为观音庙。
门神秦叔宝、尉迟恭
《搜神记》:
“门神,神即唐之秦叔保、胡敬德二将军也。按传唐太宗不豫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号呼,六院三宫夜无宁刻。太宗惧,以告群臣。叔保奏曰:臣平生杀人如摧枯,积尸如聚蚁,何惧小鬼乎,愿同敬德戎装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无警。太宗嘉之,谓二人守夜无眠,因命画工图二人之像全装怒发一如平时,悬于宫掖之左右门,邪祟以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云。”
玉皇大帝
《搜神记》:
“玉皇上帝正月初九日圣生
号光严妙药,其国王者名日争德。时王有后名宝月光,王乃无嗣,常因一日作是思,惟我今将老而无太子,身或崩灭社稷九庙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勃下诏诸道众於诸宫殿依诸科教悬诸磨盖,清净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偏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忽夜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与诸至真,金姿玉质清净之俦,驾五色龙舆,拥不景旌荫明霞盖。是时太上道君安坐龙舆抱一婴儿,身诸毛孔放百亿光,照诸宫殿作百宝色,幢节前道,浮空而来。是时皇后心生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白道君言令王无嗣,愿乞此子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愍听许。尔时道君答皇后言,愿特赐汝。是时皇后礼谢道君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从梦归觉而有孕,怀一年,於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於王宫。”
廖冲
《三洞群仙录》:【仙传拾遗】:“廖冲字清虚,连山郡人也,以才德见称,为本郡主簿。后辞其印绶,游探道要,於衡岳遇太平真人授道。后归乡里,常乘一虎,执蛇为鞭。先天二年,风云晦冥,腾举而失所在”。
斗姥
《广东新语·神语》:
“斗姥像在肇庆七星岩,名摩利支天菩萨,亦名天后。花冠璎珞,赤足,两手合掌,两手擎日月,两手握剑。天女二,捧盘在左右,盘一羊头,一兔头,前总制熊文灿之所造也。”
花王父母
《广东新语·卷六·神语》:
【越人祈子,必于花王父母。有祝辞云:"白花男,红花女。"故婚夕亲戚皆往送花,盖取《诗》"华如桃李"之义。诗以桃李二物,兴男女二人,故桃夭言女也,摽梅言男也,女桃而男梅也。华山上有石养父母祠,秦人往往祈子,亦花王父母之义也】。
花神黄灵微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
花姑者,女道士黄灵微也。年八十而有少容,貌如婴孺,道行高洁,世人号为花姑。踝履徐行,奔马莫及,不知何许人也。自唐初来往江浙湖岭问,名山灵洞无所不造。经涉之处,或宿於林野,即有神灵卫之。
金华夫人。
《广东新语·卷六·神语》:
广州多有金华夫人祠,夫人字金华,少为女巫不嫁,善能调媚鬼神,其后溺死湖中,数日不坏。有异香,即有一黄沉女像容貌绝类夫人者浮出,人以为水仙,取祠之,因名其地曰仙湖,祈子往往有验。妇女有谣云:"祈子金华,多得白花。三年两朵,离离成果。"越俗今无女巫,惟阳春有之,然亦自为女巫,不为人作女巫也。盖妇女病辄跳神,愈则以身为赛,垂髾盛色,缠结非常,头戴鸟毛之冠,缀以璎珞,一舞一歌,回环宛转,观者无不称艳。盖自为身为媚,乃为敬神之至云。女巫琼州特重,每神会,必择女巫之姣少者,唱蛮词,吹黎笙以为乐,人妖淫而神亦尔,尤伤风教。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金花夫人》:“ 广东金花夫人庙最多,其说不一。”亦省称“ 金花 ”。
东莞城隍
《广东新语·卷六·神语》:
洪武二年三月朔,上在朝阳殿,梦一臣幞头象简,一白髯老者随之,山呼舞蹈,称臣东莞城隍,老者县中钵盂山土地,谨奏陛下,东莞岁中致祭无祀。一次不敷,乞敕有司,递年祭三次,庶幽魂得以均沾。上觉而异之,召礼部议,乃封东莞城隍显佑伯,仍管城隍司事。赐伯爵仪仗,暨异锦龙缎一端,印曰东莞县城隍之印。递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有司以少牢致祭,别颁敕封钵盂山土地,赐以冠带,诏东莞及天下无祀者。岁中清明日、七月望日、十月朔日致祭,著为令,敕书今藏庙中。而钵盂山土地像塑冠带,与他处幅巾深衣者异。
恩情神
《广东新语·卷六·神语》:
番禺石壁有恩情神者,昔有男女二人,于舟中目成,将及岸,女溺于水,男从而援之,俱死焉。二尸浮出,相抱不解,民因祠以为恩情庙,此皆丛祠之淫者,民未知义,以淫祠为之依归,可悲也。
飓风神孟婆
《广东新语·卷六·神语》:
大风为母,而微风则曰少男少女也。起于泽为少女风,起于山为少男风,而皆以飓为之母。又巽为风主,巽者月与水之本,月与水皆生于风,故曰母。或曰:飓母即孟婆,春夏间有晕如半虹是也。此盖以虹为飓母也,然婆即母也。
黄大仙皇初平,隐姓皇,明姓黄。
《金华赤松山志》载:“丹溪皇氏,为婺之隐姓,黄氏生长子,讳初起,称大黄君。成帝咸和三年(328)八月十三日,生次子,讳初平,称小黄君。”
《神仙传》:
“皇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问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余年,莫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皇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闻之,随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见。悲喜语毕,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耳。”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自不见之。”初平与初起俱往之,初平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初起曰:“弟独得仙道如此,吾可学乎?”初平曰:“唯好道,便可得之耳。”初起便弃妻子,留住,就初平学。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略尽,乃复还去。临行,以方授南伯逢。初平改姓赤氏,号松子,初起号赤须子。其后服此药得仙者数十人。”
谭公道
《广东通志初稿》:“谭公道,修行九龙,虎从其行。公道,归善人,居九龙山修行,不记岁月,每杖屦出山,一虎随之,殁而显灵。有用瓣香巵酒祈雨,旸者,即应。人以为山上尚有庵焉。”
嘉靖《惠州府志》中引用了较早天顺时《府志》云:“谭公道者,归善人也,居九龙山修行,不记岁月,毎杖屦出山,一虎随之,或为之负菜,往返与俱,人甚讶之。既殁,有祈雨晹者輙应,山故有庵,今废矣。”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载“谭公道。按《广东通志》谭公道者,归善人也。居九龙山修行,不记岁月,每杖屦出山,……既殁,有祈雨,晹者辄应,山故有庵,今废矣。”
嘉庆《新安县志》也曰:“(元)谭公道,归善人。居邑之九龙山修行,不记岁月,每杖履出山,一虎随之……。既殁,祈雨旸辄应。”
清嘉庆《大清一统志》、道光《广东通志》、光绪《广州府志》所载皆为“谭公道者”。
光绪《惠州府志》曰:“谭仙祠,在白鹤峰,祀元谭道。咸丰六年敕封‘襄济’。一在水门外江边,一在九龙峰,系得道处。”
钟馗
《搜神记》:
“唐明皇开元中,讲武骊山,还宫疾作。昼梦一小鬼,绛衣犊鼻胱一足履一足,盗大直绣香囊及上玉笛,绕殿奔戏。上叱问之,小鬼曰:臣乃虚耗也。上曰何谓虚耗?小鬼曰:望空虚中盗人物,耗人家喜事。上怒欲呼武士,忽一大鬼破帽蓝袍角带朝靴,先刺小鬼目,后擘而啖之。上问何人,奏曰:臣终南山进士锺道,应举不捷羞归故里触殿阶而死,奉旨赐绿袍葬我,感恩祭祀,与王除天下虚耗妖孽。言讫#2梦觉疾廖,韶昊道子图其像。”
财神,九天财库禄库君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
“尔时太上老君在太清境上、大赤天中、黄金殿内,召五老帝君及东斗注算君、南斗上生君、西斗记名君、北斗落死君、中斗总监君、九天生神君、九天注生君、九天注禄君、九天掌籍掌算君、【九天财库禄库君】、九天消灾散祸君、九天圣母九天太一元君、九天监生大神、北斗七元星君、南斗六司星君、本命元辰建生星斗君,各随本部功曹灵官、金童玉女无量圣众,一时同会,稽首礼拜,烧香散花,步虚旋绕,长跪道前,谛听法言。”
《太上招财镇宝妙箓》中,老君讲述妙箓的神通曰:“斯文宝箓,招金召银,钱帛日增;五谷充盈,奴婢保宜,田蚕倍收;商估有利,买卖倍还,财去复来;保护家门,贼寇无伤,凶徒恶侣,慈心相向。奉受修行,家门富贵,男忠女贞,年长命远;福荫后胤,官禄日增,仕君得意,人所爱敬;出入远近,四路开通,官私敬仰,万恶不忓;龙蛇虎兽,永自潜伏,五瘟疫鬼,远迸千里。斯箓宝秘,非真勿传,子能持之,深宜慎焉。”
福禄寿三星
《中天紫微星真宝忏》:“福星天德星君,禄星天佑星君,寿星老人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