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虚无》
第一卷 虚无的问题
第一章 否定的起源
一、考问
渐入佳境,开始深入骨髓,探索——存在的内部。
这其实是一场身心关系的探索,一提到关系就会关联“综合”。
什么是抽象?
当人们以一种孤立状态来设想并不孤立存在的状态时,就是已经在进行抽象。
抽离——放回
意识是一种抽象,隐含着趋向自在的本体论起源。
具体物它是能够单独依靠自身存在的整体,一个综合的整体。
现象也是一种抽象物,因为它必须对意识“显现”,构成具体物的某个小环节。
海德格尔的“在世”
康德的“经验”
胡塞尔的“作为对象的意识互相关联”
以上都是从抽象物开始的。
诸多存在领域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和庞大的,它们本身就是存在结构本身的成分。
两个拷问,对接到每个个人翻译一下——
1.世间万物在世的关系应该是什么
2.人与世界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研究延伸:
一个行为——多个行为
从一个行为深入到另一个行为
直到“人—世界”关系
生而为人,我们总是会秉持一种意义何在的态度去怀疑。所有都指向——提问的存在和被提问的存在。
很可能到最后我们所寻求的行为是一个纯粹的虚构。
1.除了是一个虚构之外,不是别的什么
2.摧毁了否定的实在性,也同时取消了回答的实在性。此处存在着一种否定回答的、永恒的、客观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未决状态。人们不知最后的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
架在两个非存在之间的桥梁:
在人身上是 知的非存在
在超越的存在中是 非存在的可能性
范畴完全不同,我们抵达一个新名词——非存在。
当我们认为已经抵达目的时,突然向我们指明——我们被虚无包围着。
非存在对存在进行限制:存在将要成为那个东西必然隐没在它现在还不是的东西基质中。
隐没一词实在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