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做了一个实验:
《看不见的大猩猩》这个实验是这样做的:他们利用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教学大楼,制作了一个简短的电影。在影片中有两队穿着不同颜色篮球服的学生,其中一队穿白色运动服,另一队穿黑色运动服,两队的所有运动员都在不断移动,互相传接篮球。
影片制好以后,分别播放给实验的研究对象观看,他们需要计算身着白色球衣队员传球的次数,同时完全忽略穿黑球衣队员的传球次数。影片中间,除了穿白色与黑色球衣的学生之外,他们还安排了一个人利用服装道具,把自己伪装成大猩猩,他在人群中间走过并稍作停顿,模仿大猩猩对着镜头敲打自己的胸膛,然后走开。
实验结果
很有意思的是,在这项实验中间大约有一半的人看不到大猩猩。但是当他们重新观看录像,或者是没有计数任务的时候,这些人却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现人群中的大猩猩。很多志愿者惊讶地表示,之前我怎么居然没有看到啊!
实验总结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么多人看不见大猩猩呢?其实这是一个直觉错误的范例,在心理学领域,我们称之为无意视盲。它是一种视盲,因为猩猩非常的明显,而且停留时间也足够的长。但它是一种无意的视盲,因为真正的视盲,往往是视觉系统存在一些物理性的损伤,而这完全是因为人把全部的视觉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数球,这就使得人忽视那些他们不需要看的东西,尽管有时候这些东西是如此的明显。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视而不见,一叶障目。
所以培养忽视一些背景信息习惯可以提升我们的专注力。我小时总是边写作业边听音乐,而且人有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 。所以他们有其自己的专注力模式,我们要接纳要允许。
医学上有上医治未病之说:
其实对于孩子的专注力我们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而且孩子们往往一出生就有着一定的专注力,但很多都是被家里人给破坏了,比如现在一对夫妻一般只有一个孩子,而父母、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这么多人一个稀罕一回就容易把专注力给破坏的。
还有玩游戏也是在培养专注力,作为家长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也尽量不要打扰。但时间不能太长,而且过后要和他讲清楚,因为游戏玩多了不能看动画片,错过了饭点就要挨饿。这个时候就不能心软了,不能因为孩子哭闹,怕孩子饿坏而失去了原则。
有原则地爱和呵护,才能让孩子更加自律,更加能提长自己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