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你的运气偶尔差一点。——来自美国首席大法官在儿子毕业典礼致辞。
0
自从发了关于女儿去马达加斯加旅行的朋友圈以来,每天都“遭遇”家人、朋友、同事来自电话、微信和面对面的各种询问与关心:你怎么舍得她去那么远,那么长时间?那里能安全吗?你心太大了……然后有一天晚上回到家后,我问老公:你说我爱咱们的女儿吗?我是不是亲妈?
1
女儿从5日出发至今已经10天了,在遭遇了飞机晚点、曼谷暴晒与大雨突降泡湿鞋子、机票出问题、被非洲乞讨的小孩一路跟随毛手毛脚、同行的女生被光天化日抢走手机、坐大巴32个小时坐得屁股开花等各种接连不断大大小小的“没想到”之后,终于在一个海边安顿了下来,开始过上轮流做饭、分组讨论、一起玩耍的集体生活。
作为当妈的,我也被起初的各种不顺搅得心里隐隐不舒服,尤其是听说机票出了问题次日才能继续飞行的消息后,一直以来的焦虑担心升至了嗓子眼儿。但随即听说经过带队老师的协调沟通,埃航竟然很快办理了落地签,还赠送了免费宾馆和三餐,得以让孩子们多游了一个国家。我的担心与不安顿时烟消云散。
再大的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
即使真的被迫在机场里待一天睡在大厅地上,孩子们也会学着面对这些突然而至的意外。看一位之前好几次当“背包客”的女孩妈妈发朋友圈说,上次因错过航班女儿不得已在机场大厅睡了一晚。有了那回经历,我想无论是孩子也好,妈妈也好,这次都能淡定一些。想必如果我再遇到此类事情,也能平静多了吧。
我忽然悟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多经历”“多体验”的原因。真相即是:经历过了,体验过了,将未知变为已知后,你将不再因同样或类似事件到来时手足无措、孤独彷徨。你经历过,你就知道没什么大不了的,总能解决;你体验过,你就懂得不必害怕、慌张和抱怨。
这次的旅行目的之一不就是要让孩子去体验生活的吗?生活嘛,自然不可能只有风平浪静,舒适安逸,肯定还会有各种意外与不如意。这才是体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看上去,此次是孩子们去穷游吃苦、体验生活,其实真正考验的是家长们。怪不得临行前带队老师说,每次出去,孩子们都很好,就是家长们各种抓狂。
此次仍是如此,每当群里一无消息,或者一和孩子失联,妈妈们就在群里各种问啊,完全忘了还有时差这回事。来一张照片,一个消息,大家就兴奋地感谢不已,在照片里使劲寻找自己孩子的身影。
有的妈妈说,好像我孩子精神不太好,是不是昨晚感冒了?马上就有孩子或者老师发来她儿子生龙活虎的视频照片;
有的爸爸说,为什么我孩子没下水,是不是不好意思啊,麻烦鼓励她一下吧。老师回:有的孩子需要鼓励,有的孩子不需要,因为她就是不喜欢待在水里而已。
我也忍不住问:孩子坐在后面,有没有晕车啊?老师回复我说:没有啊,这次没有一个晕车的。
家长们的问题和担心层出不穷,因无信号或者信号不好还有忙碌的原因,老师们常常不能及时回复,我甚至怀疑他们应该多配一名专门负责拍照摄像并回复家长们各种疑问的老师。
直到有一次带队老师半开玩笑地在群里“教训”了一位妈妈:你儿子与你说话的方式让你焦虑,你在群里的说话方式让其他家长焦虑。无论有什么问题,我们都会自行妥善处理。目前孩子们都很好,我们很努力,也很享受。请妈妈们不要一直干扰孩子们的旅行。
然后我们家长才变乖了一些。短短几天,家长们就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真相: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孩子。孩子将逐渐走向更宽广的社会与世界,我们必须开始放手,坚定而又平静地目送他们离去的背影。
3
一旦能和女儿联系上,我们俩的问题无外乎就是:吃得好吗?睡得好吗?有没有蚊子?累不累?我们的嘱咐和唠叨也无外乎就是:注意安全!吃好睡好休息好!
我们已经有十几天没对她下过“快点写作业”之类的指令了。我还对老公说:你看,我们已经好久没有吵过她了。老公说:隔得大老远,还吵啥啊?
看到了吧?让孩子自己去旅行,绝对可以缓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三句话不离作业”“一言不合就家庭大战”的对立关系,孩子跑得越远,因对立而凝滞的空气就越稀薄。你的万千期待只留下一个最基本的:安全回来就好。你对孩子有过的万千姿态只剩下一种最迫切的:关爱。
当长达32个小时的“屁股坐开花”的大巴旅行过后,当一有信号我们急切地问女儿一路状况时,我们没有听到想象中的疲惫、萎靡的声音,而是充满难得的开心兴奋的语调:我没有晕车,因为我吃得好睡得好休息得好。昨天可刺激啦!我要去发朋友圈啦!
然后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她说的“刺激”:哈哈哈我回来啦!!!经过32h的车程,见证了各种无比尴尬的睡姿,听了32小时奇怪的歌,走了崎岖的山路,走了让全车人尖叫全是坑的路……
看到这里,我的更深一点的担心也退去了。她看上去很快乐,很享受。我对老公说:我们的另一个目的也达到了。
这另一个目的是什么呢?自然就是享受快乐。
我隐隐希望,在这长达二十多天的日子里,她能摆脱来自于我们父母给予她的有形和无形压力,在繁重学业压力真正到来之前好好享受一段真正轻松、放松的时光,而这样的时光很可能在未来五年间都不可能再有。
尽管旅行归来还得回归作业和辅导班的紧密空间里,但至少她能纯粹地快乐一回,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于是真相来了:距离真的可以产生美,孩子需要时不时打发出去一趟,给彼此一些独立空间,稀释长期累积的“雾霾”,让每个“受伤的人”都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单纯地享受一会儿快乐。
4
当我看到她做的有关曼谷校服的主题作业时,除了起初的惊喜之外,其实下一句我很想说:你应该选一个深刻的主题,比如文化是不是更好?
当我看到她在海边安静地捡贝壳的照片时忍不住想,如果我在她身边,肯定会说:别捡贝壳了,去那边和当地孩子交流交流吧;
当我发现她第一天只是坐在一边看泳池里戏水的孩子们的时候,我心想:别人都下水了,她为什么不一起去玩呢?她为没什么总是不积极参与呢?
不过,想到此次旅行的初衷,我都忍住了没有说,没有问。其实次日我就看到了她和同学一起在泳池里快乐玩耍的照片了。
别再打扰她了。
从她出生以来,我对她的空间侵占太多、太久了,她在人前总是显得很乖,这是我不想要的。我想让她不乖一点,兴奋、鲜活起来,敢想敢说,更为阳光泼辣。要想这样,她就应该离我这个“毒源”远一点。
她应该享受一段没有父母控制和干扰的日子,远离一堆堆打着“这是为你好”旗号的建议、鼓励、指责,按照内心去支配自我,放飞自我,释放出被压抑的小宇宙,唤醒内心一直沉睡的种子。
尽管一次旅行归来不会有多少改变,但在上大学之前,有一次离开父母的长时旅行,对孩子的内心世界、自我构建来说,我认为是应该有的。试着让孩子体验一把失控的感觉,试着让他放飞自己一回。
真相脱口而出:孩子的旅行,能让父母和孩子在彼此的失控中冷静地看清自己的内心,检视自己脚下的路。希望父母能把与孩子每一天的相处,都当成是孩子的一场远行,谁也别控制谁。
5
一到马达加斯加首都的旅舍,女儿第一件事就是把在曼谷遭遇大雨泡湿装在包里快发臭的旅行鞋刷了。这在以前,要么答应但拖着,要么就是不答应,想让她主动刷鞋真的不容易,一般都是我或者她爸爸代劳了。
但遇到这样的情况,她不得不主动且愉快地就自己动手了。一来,鞋快发臭了;二来,她只带了两双鞋,没有其它换穿的了。
我想起其中一位带队老师在出发前的预备会上告诉我们的一句话:家长不要推着孩子往前走,生活会推着他走的。
从曼谷飞往亚的斯亚贝巴的八个小时航行中,她晕机了,她说她吐在袋子里了,吐完就好了。
在马达加斯加北部海边住下后,他们要分组轮流采购食品,自己弄吃的喂饱肚子。他们要自己洗衣服,自己整理床铺。
日常生活的需求,以及集体生活中的“同伴压力”“从众心理”,都会代替我们说百遍也无用的催促和唠叨。
真相前面已揭示:家长不要推着孩子往前走,生活会推着他走的。也许我们真的不必过早担心,过多指责,一切只是因为尚未到达最好的时候。
0
女儿的旅行尚未到达一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也预见不到。
但我渐渐安静下来,从一个担心者、干扰者慢慢退回到一个观察者、祝福者。
祝愿一切好运,也祝愿偶尔运气差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