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刚上初中的儿子问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说实话,年过四十我还真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人生的意义就是有价值的活着,学习的意义是对生活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从一无所有到能在一线城市有立足之地,上到赡养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下到养育孩子,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再有余力,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有困难时,能解燃眉之急。我知道我的答案满足不了孩子,他没有我们那个年代的经历,他站在我们的基础上有更高的追求,私下里我跟孩子的班主任也沟通过,班主任还特意组织了一场班会讨论这个话题,这也未能给到孩子想要的答案,缺少内在动力,成绩自然事倍功半。带着困惑,我们一家三口六月份走进徐老师《人生大智慧》的课堂,我不是佛教徒,对老师课程里的一些佛教思想是抗拒的,但是老师所讲的内容又深入人心,投影仪和因果钟就可以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地归纳出来。生命的轮回,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让我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心存敬畏之情,也慢慢理解了老师用儒释道讲课的方式,佛学只是对治生活中的烦恼,无关信仰。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几年一直奔波在兴趣班的路上,“道”的方向没有搞清楚,一路奔波,事倍功半,放下暑假的课外班,7月21号我跟儿子踏上五台山《内圣外王》的智慧之旅,开启与心交流的生活方式。
踏上太原的土地,内心五味杂陈,三十年后故地重游,物是人非,三十年前我的爸妈带我来旅行,三十年后我带我的儿子来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就是所说的生命轮回吧。子欲养而亲不待,他们给予了我生命却没有给我尽孝的机会,多少个夜梦中泪湿枕巾,我在睡梦中四处寻找,我不知道他们去往何处?只有心痛与我相伴,我想疗愈这种“痛”。
下了半个月雨的五台山,在我们到来的第二天云开雾散,阳光普照,我想这是因为也平姐爱心花糕的加持,司机大哥、导游妹妹贴心周到的照顾,三位菩萨的爱心感动了上天吧。人生最美好的旅行,不只是看最美的风景,还应该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蔚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无边的绿野,慢步的牛儿,神圣的白塔,庄严的寺庙,虔诚的信徒。五台山之行,在冥冥之中佛的指引下,放慢脚步,心无旁骛,一切依心而行,顺心而动,让曾经思绪万千,骚动不安的心清除了所有纷扰,唯存一念,朝尽五台,拜遍菩萨!
我还不是佛教徒,却来到这昭示生命轮回的圣地,也达不到参悟的境界,只能体会心中无杂念,清静世界的美好。
我问儿子:“两天的课程和五台山之行有什么区别?”儿子回答:“两天的课程是徐老师授课,五台山之行是文殊菩萨课。”童言无忌,不过作为宇宙能量第二的殊圣地,加持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体会到这种能量。
点灯、祈福、礼佛、绕塔、禅修,感受敬畏之心的升起,放下小“我”,完全无我,完全利他,心外无物,整个世界都是你的,爱的最高境界是慈悲。豁然开朗,无私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晨钟暮鼓,诵经念佛,研修学习,日复一日。“以戒律为师,开启智慧法门”,一圈红墙隔开外界纷扰。在也平姐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有幸参观了神秘的普寿寺——亚洲最大的女子佛学院,更幸运的是中餐在学院和僧众一起用餐,脚步细碎轻盈,秩序井然,一千多人安静的用餐画面印刻在脑海中,对食物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对佛法僧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敬畏之心的升起才能放下我执,才懂的观功念恩,才懂的“爱”。
如果课堂上老师所讲的是“玩心”的招式,那么五台山之行就是实战,从山上到山下,从内圣到外王,结合实景,让所学走入内心。
经历了七百年的风雨的王家大院,见证了一个家族盛极而衰的慢慢长路,或兴或衰,或荣或辱,一砖一瓦写满了故事,人生如梦,知梦不入梦则需要智慧。
从山上讲到山下,从餐桌讲到室外,从寺院讲到郊野,徐老师的大爱,感恩、感动无以言表,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知到行,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活在当下,创造美好的未来。
很庆幸我的孩子在少年立志的年纪遇到了《人生大智慧》,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所在,有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他懂得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修身产生福报。他懂得了观功念恩,知道父母是他最大的福田。了知了机会可循的规律,因果的关系,他不再担心人际关系和学习成绩。放松、专注、觉知。创造正念,以主动的方式来玩自己的生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