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惩罚真的不好!那怎样能够不惩罚孩子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孩子说出他们的感受,认同他们的感受。
冲突的开始都是意见上的不一致。有时是孩子不对,有时是大人不对,更有的时候是大人嫌麻烦或者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不认同孩子的想法。被拒绝的孩子自然是不高兴的,孩子因此而吵闹的时候大人要怎么做?惩罚,武力镇压,拜托,真的是损人又不利己的方法。我觉得这个时候能有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表示出对他感觉的认同冲突也就化解一半了。同理心孩子同样是需要的。大人们被拒绝,被批评还都会不高兴,都会有情绪,更何况是孩子。
我觉得大多数人这方面做的都不是很好。孩子虽然小也是会有各种各样感受的,高兴的,喜悦的,悲伤的,无力的,尤其是各种负面的,不懂得怎样处理,他们很自然的就会以对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不被理解和接受,幼小的心灵会受伤。做父母的应该教会孩子怎么表达并面对自己的感受。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家老大会把我批评他的话用在弟弟身上,甚至有时候模仿我发脾气对他动手的样子。同样的我安慰他的语言和动作他也会模仿。就连不懂事的小不点都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大喊大叫或是安慰更小的宝宝。
孩子们是单纯的,可爱的,所以别用疾言厉色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和谐,如沐春风。
二,改变对孩子的说话方式。
“你怎么总是这样,老是丢三落四的?”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怎么这么笨!”
“你多大了,还总犯同样的错,说你多少次了,记不住吗?”
“快点,别老磨磨唧唧的!”
发现问题了吗,每个带娃的妈妈都躲不过这个梗吧,这样的话你每天说几遍?
是的,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妈妈(或者其他长辈)每天都是这么和孩子说话的。这样的话除了表达自己的抱怨,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吧。其实,你自己也不喜欢别人对你这么说话。你觉得被训斥了,而且不被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啥自己不喜欢的话却总用在孩子身上呢,就因为是爹,是妈?可以试着改变这种说话的方式,可以减少冲突,或许还有意外的收获,比如收获一个行动力强,还不抱怨的小绅士。怎么做?
1 用陈述的语气描述所见到的,或者描述问题。
我不知一次的抱怨孩子把东西扔的到处都是,尤其是鞋和书包。对他进行惩罚也没有效果。后来试着用不带情绪的话告诉他事实“鞋子没有放好”,他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去收拾,但会表示认同。当我再次告诉他时,他通常就去收拾了。
2 说出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家长是可以对孩子发脾气的,不过要以表达自己的愤怒为主。不要在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攻击,旨在让孩子看到他的那些行为就你不能接受的,会发脾气的。这样做也可以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
3 写便条。
其实这真的是个不过的方法,既能避免冲突,也能怎进交流。不只是对孩子,成年人有时也会用这种方法进行交流。当然这个方法我用的不多,只在我和孩子讨论问题解决办法和我对他道歉时用过几次,效果真的很好。或许以后我会经常用吧,还能练练孩子的拼音和生字。
三,寻找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
可以请孩子帮忙。当把孩子带入问题当中,让他成为解决问题的成员时,孩子会觉得被尊重,也会积极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明确的表达自己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也可以告诉他怎么去弥补失误,或者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后果。比如在超市购物时到处乱跑的孩子,下次就不要带他去了,让他知道做错事情是要承担后果的。
四,赞赏孩子。
所有人都喜欢的事情孩子也是喜欢的,自己被认可,被赞赏了,是件让人愉悦的事情。而处在愉悦中的孩子,攻击性自然就少了。
在家里经常被赞赏的孩子,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
不过赞赏也是个技术活儿,过于浮夸的赞赏,即便是善意的,有时也会被拒绝。作为父母要学会及时称赞孩子做的对的,做的好的事情,描述你所见到的以及给你的感受,肯定并鼓励孩子的行为。
五,多读书吧。
我有两个儿子,大的八岁,小的两周儿多。两个孩子都很淘气,每天鸡飞狗跳的。尤其是小的,虽然小,但表现出来的性格却比老大鲜明的多,易怒暴躁,还容易把不满的情绪迁怒到别的地方,发起脾气没完没了。目前为止他挨揍的次数比老大还多。本着男孩子就该磨磋锤炼的想法,惩罚还是很严厉的。
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我发现老大很明显的表现出了不自信的性格特征。这是个不好的信号,虽然可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我觉得,很多时候他是用这种自我否定的言辞来迫使我降低对他的要求,即便是我的标准已经降低很多,他也习惯了用这种方法。应该是以往被惩罚的经验,让他本能的寻找一种自我保护方式,他没能按照我的想法“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而是走向了另一个端口。吸引力法则是有效的,好的东西会越来越好,那负面的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加剧。我不能让不好的事情发生。
我读亲自教育方面的书,有意识的改变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效果还是不错的。上面也是一些经验的总结,以后还会慢慢学习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