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层次的是非观
正直的人总是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和是非观,而且往往以此为豪。也许有人会说,是非分明难道不对吗?我们都知道,万事万物本身是没有善恶的,善恶之说是人的主观判断,也是现实社会的基本常态。正因为如此,许多正直的人坚守善良、摒弃邪恶,将此视为自己人格的根基。对于这一原则,圣人们难道不是这样理解的吗?
对于人生中一些最基本的价值判断,圣人们那种“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状态,让很多朋友感到既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可我们都知道,圣人的思想是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检验的,如果有错,可能多半是我们的错,因为我们的人生刚刚经历了几十年。只是我们所引以为豪的那种价值观和立场,又错在何处呢?
【经文】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释意】
圣人是没有自我的私心的,圣人是以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的。
以百姓的心为心的圣人,他们会善待善良的人,也会善待不善良的人,这样就可以达到符合道的善良,这样才可以使人人向善。圣人会信任守信的人,也懂得不守信的人,这样就可以达到符合道的诚信,这样才可以使人人守信。
在人间,圣人收敛自己的欲念,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耳聪目明,有道的圣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
【核心要义】
两个层次的是非观。
两个层次的是非观
老子在本章中重点讲解了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如何从世俗的低级是非观上升到圣人的高级是非观。根据老子提出的这个核心思想,我们可以实现 “三个超越”,进而完成心智的“三个升级”。
第一个超越:悟道的圣人是将自己的心与众人的心合一,不再用自己的心去揣测别人的心。将自己的心和他人的心合二为一,方法就是去除自己的心,把别人的心放在自己的心中。为什么要如此呢?这是圣人的慈悲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老子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主观之外都是客观,客观就是大道,大道无处不在,百姓众人就是我们主观之外的客观,就是大道,自己与百姓合心合命就是合道!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目中无人,心中有道,人人是道!
第一个升级:学习老子《道德经》的人,不能一边学经读经,一转脸又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别人或者指责别人。这样的状态就是没有把其他人当成道的不合道状态。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要把所遇到的人和事都当成客观大道,领悟其中的规律,顺应其中的规律,而不是用自己的主观去指责或者评判。找到万事、万物和万人的合理性及其规律,才有可能悟道。否则,即使一辈于读经诵经,仍然是那个主观的我在生命中运行,始终上不了道。这是评价学道的人是否能够上道的一个重要标准,对此,我们学习《道德经》的人要格外小心。
第二个超越:德善和德信就是合于道的普善和普信。悟道的圣人,超越了主观上最典型的善与不善、信与不信的两极对立思维,将其变成有机统一体,这就是圣人的得道状态。这跟我们普通人在现实中所坚信和坚持的那种扬善抑恶、惩恶扬善的思维方式很不一样。老子的这一观点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会想:如果这就是得道的状态,人岂不是变糊涂了?当然,我们在这样说的时候,心里还会有另外一种声音:难得糊涂。圣人肯定比我们普通人更智慧,肯定是我们糊涂。可关键是,我们认为自己是很清醒的,难道这份清醒就是糊涂吗?这圣人的心思怎么就揣摩不透呢?
原来,善有善种,恶有恶因,若只是根据结果进行判断,而不从原因上着手解决问题,恐怕就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心中有善的强大能量的人,对待任何人都是善的;心中有恶的人,对待什么人都是恶的。那人们心中的善恶力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回顾一下我们自己生命的成长,这善恶的方向与能量都是别人放进我们心中和命中的,随着自己的成长,这种能量就会越积越多,越积越强。
当一个人看明白了人生就会知道:对别人的善,往往也是对自己的善,同时也是对别人对我们的善的回报;
对别人的恶,往往也是对自己的恶,同时也对别人对我们恶的一种报复。简单一点说,现实中的善,很多背后都隐藏着个人的功利心;现实中的恶,很多背后也是因为缺乏爱而导致的。
说到这里,也许我们就知道圣人的那种情怀了:普待善者,是人的基本理性;善待恶者,是人的道性。唯有如此,善才会在人间不断增加,恶才会在人间不断减少。这才是人生和治世的妙方!我们要特别小心的是,人类一直在改变世界,但真的在改善世界吗?
第二个升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这样的话,“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何时了”“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这些话在告诉我们:要做善人,不要做恶人;只要一心向善,吃亏也是福;只要一心为恶,得利也是人生的债务;一生都要善待那些对我们好的恩人和贵人,也要原谅、体恤、怜悯,甚至帮助那些对我们不好的人。
如此这般,在我们的人生和生命空间里,美好的力量才会不断增加,恶的力量才会减少。这些准则是人间道的层面,若想悟道,就要超越普与恶的两极对立,以善的高度来对待世间的一切:在世间所遇到的一切善恶,都是遇见自己,借外部的善恶来反观自心,就是修行。时时警示自己:别人对我们的善会不会激起我们的贪欲?别人对我们的恶,会不会勾起我们心中的恶?我们自己的恶会被自己装扮成一种正义吗?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都过不了关,那就等于说,外部的善恶都会让我们增长内心的恶。当我们自己掠进恶魔窟中时,我们就只能过那种鬼一样的日子:谁都不好,只有自己好,可又感觉不好;谁都不对,只有自己对,但又总是制造令自己很痛苦的结果。若是借外部的善恶都能提升和加强我们自己心中正向的能量,我们就走在修行悟道的正确道路上了。
第三个超越:世间不修道的人都生活在用自己的肉体感官感受出来的世界中。用肉眼看见的,就以为是真实的:用耳朵听到的,就以为是真相:经验多了,就以为自己很老练;见识多了,就以为自己很有智慧;思考多了,就以为自己很聪明。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人有限的主观对无限世界的有限认识、距离真相和真理还很远。
老子看到了现实中人们主观世界里的这些所谓的聪明,也看到了藏在这些聪明背后的欲望,特意在此提示人们,正是这些聪明,制造了人间的很多灾难。 怎么办呢?简单来说,就是要放弃小聪明,收敛自己的私欲。
第三个升级:现实中的人有几个觉得自己不聪明呢?现实中的人有几个没有自己的私欲呢?也许有人会说,没有了私欲,人还怎么活呢?
老子在这里让人们节制自己的私欲,说的不是那种生存所需的力量,而是远远超出了生命所需、生命难以承载并且给人的心智带来了扭曲的那种过分的、膨胀的欲望。
在此,我们澄清一下概念:生命所需谓之需要,超出生命所需并带来心智扭曲的才叫欲望。换个角度说,就是一心为自己、不断追求物质财富而导致心灵空虚和扭曲的,是生理驱动型的生命状态;而一心为他人,以义生利,以公证义,物质生活不断变得简单而质朴,精神生活变得高尚而神圣的,就是理想和神圣驱动型的生命状态。
总结一下,老子在这一章中的思想,可以用以下两个问题来表述。
第一个问题:你总是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吗?你的标准一定是对的吗? 能读懂别人的心思吗?
你的标准是个人的,不是公认的真理!你若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岂不是于狂妄!你能懂得别人的合理之处,才是你的聪明!
第二个问题:对那些善良的人你能不欺负吗?对于恶人,你能懂得他的不幸和可怜吗?对你不好的人,你能替他辩护吗?
对你善良的,别辜负!对你恶的,别忘伸手帮助!对你不好的,回过头来做自我检讨!
【悟道箴言】
俗人分善恶,道心处处皆是道。
低层分两极,高层合一和天下。
自己有问题,处处就都是问题。
世界没问题,皆是自心出问题。
自心没问题,一切问题皆化解。
圣人无自心,大道就在自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