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石化“智慧运维”:给设备管理装上“数字大脑”

9月1日,大庆石化仪表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历经6个月试运行后全面上线,与前期上线的动设备运维综合管理平台整合,构建起完善的设备运维综合管理体系。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大庆石化在安全生产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跨越。


01 从“盲人摸象”到“一屏掌控”:设备管理的数字化觉醒

在过去,设备管理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管理人员需要从大量纸质报告和分散的电子表格中汇总信息,不仅耗时长,还容易遗漏关键点。如今,随着仪表运维综合管理平台的上线,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每天清晨只需登录平台,各区域设备检修动态、检修数量、类别统计、高频故障设备排名等信息便清晰呈现。现在,所有关键指标线上可查,真正实现设备状态“一屏掌控”,提升了日常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平台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今年1月项目启动之初,机动设备部就牵头拟定整体架构,统一数据标准与接口协议,为系统兼容与业务闭环打下坚实基础。各仪表车间积极响应,完成了庞大而繁琐的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实现从线下散点记录到线上统一归档的转变,打通了数据壁垒,初步构建起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基础。

平台上线不久就展现出了强大威力。6月初,炼油区仪表车间主任在高频检修统计模块中发现异常数据后便立即组织技术团队调取该仪表历史档案与检修记录,联合属地单位展开“会诊”,迅速制定措施,治好了仪表的“顽疾”。

 

02 从“纸上谈兵”到“线上实战”:作业票签审的效率革命

为提高作业票的审批效率,大庆石化积极推进电子作业票功能的开发,经历了从试点摸索到全面覆盖的过程。在平台开发初期,机动设备部组织乙烯一部、乙烯二部开展电子作业卡试点,通过“手写 + 线上双轨运行”模式开具作业票,同步收集作业反馈、优化操作交互,为全面推行电子审批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业票线上签审功能上线后,系统可根据作业内容自动判别风险等级,并严格执行A、B、C三级电子审批流程。员工填写作业票时,只需勾选作业内容,就能看到系统自动显示的危害辨识和防控措施。票面生成后,流程自动推送给各级审批人,从填票、签批到安全交底,全程线上留痕、高效透明、可溯可查,实现了“即填即推、实时提醒、闭环管理”。

这一改变带来了显著成效。审批平均用时比过去缩短了三分之二,有效避免了以往因人员外出、会议等导致的找人难、等待长、效率低等问题。技术人员从繁琐的纸质单据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场安全监护与设备维护中。截至目前,这个平台已开具仪表作业卡超过1.6万张,逐步构筑起一道坚实可靠的数字化“安全堤坝”。

 

03 从“事后救火”到“事前预防”:设备健康的智能守护

平台上线前,设备健康评估多依赖定期检修和事后分析,预警能力有限。如今借助实时数据跟踪和智能诊断,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治未病”。这种以数据驱动的预知维修模式,不仅显著降低了非计划停车的风险,而且使专业技术人员能更专注于技术改造和瓶颈攻关。

仪表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内“仪表失效数据库”与“定期维修维护工作清单”等模块的设置,为预知维修提供了重要支撑。前者可汇总设备的更换、安装与维修数据,自动生成失效趋势报告,为制定维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后者则自动提示定期维护内容,有序推动预防性维修与预知维修等主动维护工作。

平台试运行以来,大庆石化仪表专业依托系统预警功能,主动维护作业量占比提升至30%以上,有效保障了装置安全平稳运行。随着平台不断开发和完善,现在的仪表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已经具备了开具仪表作业卡、定时工作清单等6大类功能;动设备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则已经具备了检修档案归档、备件管理等10大功能。

 

“数字引擎”正持续为大庆石化设备管理注入新智能动力,为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提供坚实支撑。在大庆石化,数字化的浪潮正推动着设备管理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被动走向主动,为安全生产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数字防线。

在大庆石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正不断拓展和深入。从设备管理的数字化觉醒到作业票签审的效率革命,再到设备健康的智能守护,每一步都彰显着企业拥抱数字化、赋能安全生产的决心和智慧。

如今,大庆石化正以“数字引擎”为驱动,向着建设智能工厂、智慧企业的目标稳步迈进。未来,随着更多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大庆石化必将在安全生产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