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丹尼尔·卡尼曼,1934年出生在以色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国际数量经济学会会员、实验心理学家学会会员。
卡尼曼对于人类思考和选择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丹尼尔·卡尼曼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当然也是至今仍健在的最重要、最优秀的心理学家。他有着独特的天赋,可以揭示人类思想的许多显著特征,其中很多特征已经成为教材中的经典内容,成了我们传统观念的一部分。他的工作打开了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对理性和幸福的研究以及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新局面。
二、本书框架结构
1.本书按照篇章共分为五部分,38个章节
①第一部分讲述的是人大脑里存在两个系统,系统1→快思考/非理性;系统2慢思考/理性;大脑通过双系统进行判断与做出决策的基本原理。内容详细说明了两个系统特点及相互协作关联;
②第二部分对判断启发法的研究作了更新,还探索了一个难题,即为什么很难具备统计型思维。我们思考时总是会把多种事情联系起来,会将一件事情比喻成另一件,会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但统计学要求同一时间把多件事情串联起来,而这一点系统1是做不到的。
③第三部分描述了我们大脑有说不清楚的局限: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当我们回顾以往时,由于后见之明,对有些事会产生虚幻的确定感,因此我们变得过于自信。
④第四部分的重点是在决策制定的性质和经济因素为理性的前提下讨论经济的原则。在双系统下对前景理论的重要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人们从理性角度出发做出决策的几种方式。可悲的是,人们总是孤立地看待问题,表现出框架效应,即决策的制定往往因为对所回答问题不合逻辑的选择而受到影响。
⑤第五部分是近期研究中关于两个自我的区别性描述,即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两者间没有共性。
2.多次听樊登读书会对本书解读,对内容层次划分也为5个部分;为了加深自己的理解,我参考读书会的思维导图使用幕布重新梳理读书笔记;
①大脑中的两个系统
②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心理效应
③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觉缺陷
④应对直觉缺陷的一些方法
⑤两个自我
三、阅读体会:
去年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学习,5月份考试,两门挂了一门,11月份就继续备考重考,过后四五月中忐忑不安的等待考试结果,终于在今年4月中旬收到通过的消息,当时心情是太开心,回想2017年主要学习精力用于心理学备考上,终于在心理学国考最后一年踏上这班末尾车啦。拿证归拿证,但是真正能走上心理学专业上还有很长一段学习之路,当得知共读群里要共读这本书,我就毫不犹豫报了名,真正进入阅读环节,才发现这真的是一本难啃的大部头书呀,每天阅读和作业打卡输出需要两个多小时,虽然学了一点点心理学知识,有些词语看着比较眼球,但是真正阅读起来,好多内容难以理解,读了一遍不理解,而且忘记得很快,记得有几次利用早起的时间阅读,早上只是完成阅读,计划晚上下班回家再交作业,结果到了晚上直接做打卡作业就没有什么印象,又得重新看一次,后来学乖了,就针对性问题,在书上将问题和答案进行标注,这样才提高了一点阅读效率。
在这次阅读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个月工作比较忙,培训机构有几个活动安排到一起,要做资料,加班到十点后才回家,有时候碰到调皮的小宝还没有睡觉,我还得先把孩子安顿好睡前才去安排打卡,记得在阅读第4天打卡中,那天加班到十点才到家,十一点才准备打卡作业,这时微信小程序出现故障,打卡界面一片空白,当时就想着等等就会好的吧,不知道等了几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等睡着了,到十二点十几分钟醒了,才发现自己睡着卡没有打上,当时心情很郁闷,想想这么重要的事情自己怎么会睡着了?内心里一种声音“才读第4天就没有完成任务,好啦210元大洋没啦”。就在那两天里,也有打算放弃继续的阅读的想法,反正钱也没有了,读起来也很耗时间和精力,准备其他的备考也没有时间去干……后来在群里看到潘少分享,不仅是我一人出现问题,好几个同伴都出现类似的问题,鼓励大家要继续读下去,这不关乎金钱,而是一种坚持阅读书的信念,我也深受启发和鼓励,坚持完成这次阅读。到打卡最后一天里我才知道我们打卡有22天,实际上我们只要坚持完成21天打卡就可以拿回我们的契约金的,真的是出乎意料。
5月27日等待出现提现的通知,眼见为实,感谢自己没有中途放弃阅读,最终不仅拿回契约金还有奖金。从这个事件中也让自己加深对非理性假设的理解,我们看待事物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不被自己的记忆自我误导,需要更好地利用经验自我,记录时时刻刻的点滴真相,来为自己的感受和决策做更好的选择。
这次阅读对于文中知识点还需要时间去消化开悟,最大的收获在于精神层面,增加坚持一件事的信念和毅力!感恩共读群友的遇见,我们一起坚持阅读,一起践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