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图书馆给儿子借了一本《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经典故事》,没想到小家伙在读的时候遇到了不少比较难的字,所以读的有点磕磕绊绊,所幸在这读中多少长了一点见识。
今晚他在读的时候突然问我:“妈妈,什么是《梦溪笔谈》?” 啊,原来儿子读到了对沈括的介绍那一部分。上面说沈括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受到牵连,晚年闲居于江苏润州的梦溪园,完成了杰作《梦溪笔谈》。
于是我也开始磕磕绊绊的给他介绍《梦溪笔谈》,就我所知道的那一点内容,实在是应付不了儿子的追问,突然间,想起家里的书架上不就有一本沈括的《梦溪笔谈》吗,这还是十多年前我们在苏州玩的时候,从一个小书店买的,当时是闲的无聊,想着买两本书没事时翻一翻,也真的就是随手翻了几页,回来后就将其放在书架上,这一放,这么多年也真就把它忘了。
怀着一种惭愧,翻开这几乎不曾动过的书页,里面夹的书签还是同时期放进去的一帧丝巾的吊牌,不用说,当时买回丝巾因为喜欢那朵莲花,又是比较硬的卡纸,随手就把它当作书签夹在了书中。想想,当时的一幕幕场景,都随着这本书,随着这张标签清晰地浮现出来。我虽然看书不多,却没少买书,在读书和买书的时候,不时就喜欢往书里夹一些树叶或风干的花瓣,记得有几本词钞、诗集和笔记本里,就夹着北京的银杏叶、河南淮阳的梧桐叶,还有新疆风干的玫瑰花瓣。有时无意中翻起这些书,触碰到那一个个干枯却依然有色彩有纹路的自然之灵,记忆的闸门就会被打开,那些干枯的生命也就立即鲜活起来。
抚摸着这个标签上金属的曲别针,我在想,这么多年我为什么就没有翻翻这本如此有趣的科学读物呢,里面的文字是半文言,并不难懂,而且后面紧跟着就是译文,要想读下来真的很容易。我天天鼓励儿子读书,很多时候就忘了自己其实就是最好的引路人,书非借不能读也,非要让束之高阁的书蒙上厚厚的尘土,站在书架上嘲弄我们的附庸风雅吗?
真的好惭愧!
那就开始读吧,只有这样,我才能在阅读的路上带着我的孩子,带着我的学生,去寻觅那些美好而神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