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官方教育,是贵族教育,君子谋道不谋食。只有物质条件充足的人,才能务虚。模糊掉这一事实,直接导致了古代贫困阶层受教育者的悲剧。范进(其实后来发达了)、孔乙己,都是把功夫花在了务虚上,严重缺乏务实能力,一直徘徊在饿肚子边缘。后来范进破了龙门,完成了阶级跃升,而孔乙己,就灭亡了。
民间民众自己的教育,生存技能是主体,一般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计划,只把官方制定的教育当成辅助。20年前,还有很多父母常把诸如“别跑错厕所”,“会算个账”挂在嘴边,把这当成接受学校教育的目的,老师要求的及格,他们无所谓。《乡村爱情》里谢广坤说数学课没用,让谢腾飞跟着学瓦工,就是一例。
现在,物质水平差异需要隐去,教育也不能搞分裂。这就导致书上,报上,电视上弥漫着贵族化的内容,都没有生存问题,都有余力追理想的生活。民间父母呢,更倾向于原始、稳妥的方式。这让年轻一代的思想跟他们的父母的思想,产生了矛盾。底层出身的年轻人就感觉原生环境拖后腿。
如果尊重事实,底层其实确实不应该太把老师的家庭作业放心上,但也未必就学瓦工,要有新的,合适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