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书里看到,说一个人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越差,说明身体老化严重;一个人失去对陌生世界的新奇与探索精神,说明心态也老了。
我怎么感觉二者兼备,无师自通。
俗语讲,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二十来天的出行经历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出门在外像个逃荒的,一切太不方便了。生活习惯的改变,饮食、作息规律被打破,来到陌生地东南西北哪里是哪里分不清,更主要的还是心里有事,出去办事脚不沾地行色匆匆,永远像一个被人抽打的陀螺。一天回不到家,一刻不得安宁。
回家的感觉真好,哪怕家徒四壁,哪怕就是个狗窝,那也是自家的气息,熟悉的味道。进门出门不要太方便,几十年走同一条路,闭上眼睛也摸得到。
躺在自家的床上不只是舒服,慵懒中带着安全感,这次终于可以美美地睡到自然醒。
可连日的紧张兮兮,舟车劳顿,总感觉似睡还醒,耳朵里好像还能听到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咣当,咣当......脑袋随之就是东摇西晃。
半夜夜起,迷迷瞪瞪,黑咕隆咚,一时不知身在何处,起身先找门。
外面虽然有肉吃,也有汤喝,但终究不是自家的味道,感觉嘴里快淡出鸟了,吃嘛嘛不香。
在家哪怕吃个热馒头,嚼个小咸菜,喝一碗小米粥,放下碗筷,摸摸肚腩,打个饱嗝,那叫一个舒服。
果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想起朋友分享亲身经历的一个笑话,有一年好不容易出国旅游一次,刚开始还感觉四处新鲜好奇,可没过几天就待不住了,归心似箭。何故?其实就是不习惯。
语言不习惯,完全得依赖于翻译,感觉自己的耳朵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睡觉不习惯,睡惯了自家的硬板床,柔软的席梦思好像掉进了坑里,得像狗一样的蜷着身体,一夜醒来腰酸背痛眼圈黑。
饮食不习惯,吃西餐吃到想吐,手里抓起刀叉感觉不像吃饭,而像准备宰杀......
听到金属与盘子的撞击声就反胃,心情烦躁声音就越大。导游提醒他,声音小点,注意素质。抬头才发现金发碧眼们都看过来,那一刻,感觉自己像只猴子。
好不容易挨到回家,一下火车,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奔向面馆,咥一碗牛肉丸子面。
拿起筷子的那一刻,心里是踏实的,这才感觉是要吃饭了。
一顿狼吞虎咽大快朵颐,简直就像饿死鬼投胎,斯文扫地。
以前吃饭挑挑拣拣,碗底剩面、剩菜、汤汤水水总要留点“纪念”。这次是风卷残云,碗底舔干。
吃饱喝足抹抹嘴,这才心满意足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