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刘邦“捐地求援”的战略,韩信开始谋取北方。
为了巩固信心,再次树立他在军中的威信,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汉朝以右为尊,这是仅次于萧何右丞相的官职了,同时任命作战最拼命最勇敢的两员大将灌婴和曹参作为韩信的助手。曹参是沛县集团的元老,灌婴也是随刘邦反秦时的亲信。以此二人辅助韩信,除了行军打仗,其中想必还有监视韩信,以防他拥兵怀有异心的作用。
汉高帝二年九月,韩信故布疑阵,然后奇袭魏国安邑,擒获了曾经投降又反悔的魏王豹。然后马不停蹄,和张耳以数万人东进攻打赵国。
赵王和麾下成安君陈余闻听,亲自在井陉口布下二十万大军严阵以待。
如果你对张耳、陈余这对名字还有印象的话,可能会觉得奇怪,咦,这对好朋友怎么到了对立的两军中。如果你已经忘了这两个人,那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简单地再回顾一下他们反目成仇的经过。
张耳和陈余都是魏国人,关系亲密,相知相敬多年。如果没有后来的那些事,说不定两人的交情会成为伯牙子期、管仲鲍叔牙那样的佳话。始皇灭魏后,他们就一起隐姓埋名避难在陈县,直到陈胜在那里建立反秦的根据地。
两人都有趁乱成事的大志,于是在为陈胜北上徇地时,共同拥立他人建立了赵国。等到王离的长城军将赵王和张耳围困在巨鹿城中,陈余率救兵在城外迟迟不敢行动,张耳认为他无心救援迁怒于他,两人因此失和。
之后项羽破釜沉舟,解巨鹿之围,统领诸侯军西进,张耳也就跟随一起入关。项羽封赏功臣时,把原先的赵国封给了张耳作为常山王,而把赵王歇迁徙到代地作为代王。陈余则更失落,一向自认为和张耳不相上下的他只被封侯,从此愤愤不平,对项羽和张耳恨之入骨。很快陈余联合齐国攻打张耳,终于将张耳赶走投奔了刘邦的怀抱,陈余则统一了原先的赵国地盘,重新迎回赵王歇来辅佐。
多少故交好友都是这样,可以一起患难,但在生死关头和利欲面前,稍有些不平,反而容易心理失衡,撕破脸皮。
刘邦之前东出的时候,曾邀请赵国一起攻打楚军,陈余答道:张耳不是逃亡在你那里吗,你把他人头送来,我就助你一臂之力。
两人的仇隙如此之深,也是令人唏嘘。
当然,刘邦是老狐狸了,他找来个像张耳的尸体砍了头就送过去,反正人死后总归面容有些变化,成功骗到了赵国的援军。但事后陈余也听说张耳未死知道自己被骗,气得立即和汉军绝交。
而现在,他果然听说韩信和张耳要来攻打赵国了。仇人相见,自然眼红。朋友变成的仇人,想必更甚。
陈余和赵王把二十万精兵屯在井陉口,只等一举击溃远来的汉军,而被仇恨包裹的陈余更想抓住那个相交多年的故人,亲手把他撕碎。
当他看着远方,咬牙切齿的时候,手下有一名广武君李左车前来献破敌妙计。
李左车对陈余道:韩信和张耳刚刚击败魏国,趁胜进击,千里犯险。兵法说过,“千里溃粮,士有饥色”。而井陉这条通道,狭窄异常,车骑无法并列行进,汉军阵型必然被拉长,军粮拖在后方。如能给臣三万人,从小道抄掠其辎重,而您深沟高垒,闭门不战,韩信张耳前不得斗,后不得退,又无补给,不出十日,军中一定内乱,届时必有人斩此二人头,送到您麾下。
陈余听完笑笑说:韩信兵又少,千里行军又疲乏,此时不迎敌痛击,赵王和诸侯还不得笑我怯懦胆小?
他嘴里说的是赵王和诸侯,但心里想的,估计是张耳也会耻笑我吧。仇恨让他恨不得此时此刻就立刻交战擒获张耳,哪里还有耐心等李左车去施奇计。
陈余这样笑着的时候,汉军已经行进到离井陉口只有三十里。汉军停下了脚步,半夜,韩信暗令两千人骑马到山上匿藏,告诫他们:明日交战,假如赵军见我军撤退,必空营追赶,届时尔等快马驰入赵军营中,换上汉军旗帜。
骑兵领命去了。
趁天未亮,韩信又在军中下令:暂时先不用餐,等天亮击破赵军再一起大快朵颐。众将士虽然称“诺”,其实都没啥底气。毕竟好不容易赶到这里,哪有一仗就击破严阵以待的二十万守军这么容易的事。
韩信再遣一万人,当着远处赵军的面,到河边背对着河水煞有介事地列阵。这个安排显然是违背常识的,因为一旦战事不利,背后就是大河,无处逃生,因此韩信这一举动引得观望的赵军一阵哄笑,连汉军自己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韩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等到天亮,韩信与张耳率领余下的将士大张旗鼓,走出井陉口,作出进攻赵军的样子。陈余怒火攻心,下令迎敌。两军鏖战许久,汉军渐渐不支,偃旗息鼓,丢盔弃甲,往之前列阵在河边的部队方向逃去。赵军见状,全军轰然出营,都想要追斩逃兵立功。
谁知汉军逃兵和河边的一万人一合兵,回头奋勇厮杀,赵军一时之间竟然无法取胜。正相持着,猛听后方有人高喊,回首却只见后面尽是汉军旗帜,韩信的两千骑兵已然快马加鞭,疾驰到赵军营壁截断归路。赵军顿时军心大乱,四处奔走,大败收场。
汉军斩陈余、擒赵王歇于乱军之中。
诸将纷纷来请功时,无不对韩信的安排啧啧称奇,忍不住问道:兵法说,列阵要背山面水,将军反其道而行之,却大胜而归,这究竟是何道理?
韩信大笑道:兵法里不也有说吗,“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军士兵是沿路补充的,并非训练有素,而且兵少,人心未齐。若是放在易于逃生的地方,必然不战而散。只有让他们背对大河,才能激发意志,以死相拼。
之前给陈余献计的李左车也被绑至韩信帐下,韩信亲自为其解开,请他上坐,行之以师礼。
李左车不免有些预料不及,忙请罪道:败亡俘虏,将军何以行此大礼?
韩信正色道:当年百里奚在虞国,虞国灭亡;到秦国,秦国却称霸,并非是百里奚的智谋有变化,而是君主知不知用人的缘故。听说您献计陈余,倘若他肯用您的计策,韩信早已束手就擒。如今我已攻灭赵、魏,故虚心向您求教伐燕、齐之计。
李左车因此也诚恳道:将军俘虏魏王,一天之内又破赵军二十万,必然名震天下,众心归附,但以疲敝之兵想继续长途跋涉攻打燕齐,万一相持不下,兵粮短缺,将自陷危亡之境。
韩信道:足下所言极是。
李左车继续道:为将军计,不如就此经营赵地,安抚百姓,以为将军的根本。再派遣使者挟百战百胜之威名,屈服燕齐,燕齐焉敢不从。如此则不需兵戎相见而天下可图。
这个李左车在和韩信的这一面之后,就从史书上消失了。前后都没有任何记载,只留下两条堪称精妙的计策。一条没有被陈余采纳,否则历史可能会被改写。而另一条被韩信采纳了且行之有效,韩信因此巩固了在北方的势力,经常发兵援助在中路和项羽相持的刘邦,成为刘邦最重要的支柱和隐患。
而神秘的李左车,好事的老百姓不甘心他没有来历,也不知所踪,便为他续上了当年赵国名将李牧作为先祖,后来又发展成为民间的雹神,在史书里消失的他,转头永远活在了神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