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比较大大等我话题,同时也是我们在从事书法教学中常常要回答的问题。
看到这个话题时,我又回忆了一遍我的学书历程,这里和大家聊一聊。
我们先来解析一下这个简短而又切实的问题,问题的重点落在“写好”和“书法”。我们知道毛笔字在书法史中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之分。从实用性来看,毛笔字主要记录事情,作为日常的书写使用;从艺术性来看,毛笔字书写的五体书精彩纷呈,抒发胸中逸气,陶冶性灵,变化气质。这两个层面的“好”有一定的不同,作为实用性的日常书写的好更倾向于把字写好,写美观、娟秀,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毛笔字写得非常秀丽端正,讲究乌方光的馆阁体极具考试实用性;而在艺术层面理解毛笔字的“好”,则要看线条的质感、结构奇正、章法的布局、整幅作品的境界格调等。当我们了解追求怎样的一种“好”的书法作品时,再来有针对、有目的、有方法的努力更加有的放矢。
写好毛笔字这个话题虽大,但还是有方法有策略可巡的。初学书法备齐笔墨纸砚和毛毡,选好笔和选好字帖是关键,怎么选笔?这样根据所学习的字帖而定,一般初学者选用兼毫即可,后期根据具体情况再做大小、羊毫和狼毫的精选。
那么,重点落在的字帖的选择上,选帖非常关键。就我自己来说,接受的是传统教学方式,最初从唐楷入手,第一本字帖是颜真卿的《颜勤礼碑》,老师让我抱着学习一本字帖的态度,大概写了一年左右;后来学习行书,米芾的《蜀素帖》和《苕溪诗帖》;同时,写一些清篆吴让之的《与朱元思书》,这是我最早正式接受学习的几本字帖,是垫底我后来学习书法的基础字帖,也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所走的路线。
现在学习写毛笔字,在起初学习时不在一味着重强调从楷书入手,而是分成不同的专题来攻破书写壁垒。如,练习线条的力度可以直接从篆书开始入手,练习线条的流畅性则直接从草书开始,练习字的间架结构由唐楷入手。在写好毛笔字的最初即设定不同专题,打通学习,不再以书体为限制,而是从书法的基本元素点和线开始,先掌握写字的基本用笔,然后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这样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也不会枯燥乏味,反而更加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元代赵孟頫有一句经典名句“结字因时而异,用笔千古不易”,讲的是字的形态结构随时代而发生变化,例如商周金文、秦篆、汉隶、唐楷等,时代的不同官方的正体书也是会发生变化的;然而,用笔确实千古不变的,例如二王笔法,颜真卿篆籀笔法,米芾的集古字等,在用笔上魏晋以降笼罩在二王的用笔系统中。写好毛笔字的重点是掌握正确的、精到的笔法和准确的、奇正统一的结字。
明窗净几,笔墨精良,沉心静气,执笔写字,点线精到,结构准确,章法合宜,佳作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