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的。
Sir一向阅片无数,什么套路没见过?
最近,竟被一部法国片整懵。
《我的国王》
豆瓣评分7.5。
外媒口碑两极。
《电邮报》说它“充满幽默、激情”。
《卫报》却只给了一星。
简单说——
这是一部毁爱情的爱情片。
导演本身就是有故事的女人。
麦温。
童星出道,如今演、编、导、制片都玩得转。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情事,是与法国名导吕克·贝松的恋爱、婚姻。
当年,麦温12岁,疯狂爱上29岁的吕克·贝松。
17岁,麦温已和吕克·贝松结婚生子。
这段惊世骇俗的恋情让外媒捕风捉影。
大家都说吕克·贝松的代表作之一,《这个杀手不太冷》里,12岁的马蒂尔达爱上中年杀手里昂。
说的就是他们俩的故事。
五年后,两人婚姻走到尽头。
之后的故事——
据外媒形容,麦温“被贝松抛弃后沉寂几年,以复仇之势复出,当导演”。
让人没想到的是,她有天份。
至今四部作品,第三部《警员》已在戛纳提名金棕榈。
《我的国王》是第四部。
同样入围戛纳,并让女主角艾玛纽尔·贝克特拿下戛纳影后。
失败的婚姻,为麦温的创作提供了扎实的土壤——
我对千疮百孔的爱情,尤为着迷。
为加大戏剧性,麦温在创作剧本时,故意让两个角色处在极不平衡的状态。
女主不漂亮,30多岁,离过一次婚。
相反,男主英俊多金。
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就以艾玛纽尔·贝克特(女主)为原型。
我要让这个人物觉得,男主怎么会爱上我。
对啊,怎么会呢。
女人的自卑简直低到尘埃。
甚至在第一次被扑倒后,反问男人——
我是不是太松了?
伤口从一开始就撕裂。
导演继续在上面撒盐。
几乎以“跪舔”的姿态,女人伺候“国王”,走入婚姻。
可想而知——
注定以离婚收场。
讽刺的是——
理由就是当时爱上他的原因。
比如,他的博爱。
男方:我必须照顾她,没什么可以阻止我。
不羁。
自由。
大方。
影片以两条线平行穿插。
一边是女主角膝盖受伤,逐步痊愈的过程。
另一边,是她与男主从爱到恨的回忆。
电影最开始,康复中心的医生问她说:
你知道膝盖受伤代表着什么吗?
大众心理学说,膝盖象征着放手,因为这只是一个允许向后弯曲的关节。
膝盖之痛,意味着一个人不愿接受她生命中发生的事故。
随后,我们看到——
男男女女初识时如胶似漆的甜蜜。
快乐与痛苦互为因果,交织前行。
坦白说——揭露爱情(婚姻)黑暗面的电影,不少。
大卫·芬奇的《消失的爱人》。
以主妇怨恨为主线的狗血大戏,直面婚姻的残酷。
这是美式的悬疑惊险。
《45年》。
用一件尘封往事刺破婚姻里的巨大欺骗。
表面波澜不惊但情感早已翻江倒海。
这是英式的冷峻克制。
而《我的国王》,不愧于法国出品。
《Evening Standard》评价:
《我的国王》是近几年最有法国味道的电影
男主角文森特·卡索,入木三分地表演法国男人骄傲的浪漫。
酒吧老板,爱骑机车。
撩妹技能一流。
就算做错事,也能用甜言蜜语融化愤怒。
镜头也毫不吝啬地给(莫妮卡·贝鲁奇前夫)卡索大特写。
每一条细纹都不放过。
这样的男人,怎叫人讨厌得起来。
它“法国”的另一点,是絮絮叨叨。
但这种话唠不是毫无意义的吵架。
相反,更像是逻辑缜密的辩论。
片中好几段“渣男”的反驳,让人无言以对——
女人说:
我希望的生活是这样(平稳),而不是这样(高低起伏)。
男人回答:
这个(高低起伏)叫心电图,像这样,你还活着。
像这样(平平稳稳),你就死了。
面对男人欠债出轨。
女人受不了:
我宁愿爱上别人,也不会受伤
男人却说:
为什么我非要变成你期望的男人?
是你先来追我的,不就是因为我做着自己吗?
为什么就不能接受眼前人呢?
这是个渣男吗?
毋庸置疑。
但女人为什么喜欢他?
离婚后,他们又变回像婚前一样好。
甚至更好。
在Sir看来,这才是电影最大的悲凉。
有人看到的是——
平等,距离,是一段爱情持久的前提。
女人从结婚时的蓬头垢面,到离婚后的容光焕发
对。
但Sir还是隐隐窥探出导演更残忍的表达。
爱,没有想象中强大。
听听这句话,多冷。
爱在困难前不是一个选择
而是一种审判
最后,再送上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多年后再相遇。
男人默默观察女人的手指(有没有再婚戒指)。
女人则细细回味男人的侧脸。
最后,在藕断丝连的暧昧——
男人起身,说“再见”。
留下稍感错愕,又转而释然的女人。
也许,爱情的最大平等在于——
你我都活过,也一定会失去过。
周而复始,无可抗拒。
这是幸?还是不幸?
感兴趣的,A站就有。
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