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引 子】
自第一章开篇从“名”、“道”之“有”、“无”,无中生有,即从未有而及其发端的过程,接着从正反合的辩证观,应顺势而为,顺应事物自身的规则和规律,这个过程中,为无为,不妄为,有所不为,抱朴守拙、和光同尘,始终虚怀若谷,从而实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达到如水至善。那怎么检验呢?这里又进一步以六个设问,从内而外、由己及人,强调了循道的表现与结果。
这一章初看时颇觉费解,主要还是说修身,告诉我们由内而外、由己及人要围绕初心,而后循序而行。尝试结合从事的投资管理活动,依次从6个设问的内涵和逻辑打个比方,谈下大致的理解。
【原文解析】
这章的字句理解多门,包括设问的作用(我理解为表达肯定的含义)。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这句话大意是说精神和形体要合二为一,是不能分开的。
这就好比从事投资管理工作,我们要去想一想:为什么有投资行为?
是因为要发展,这是一个组织内在的意志和外在组织形式的需要。一般地,每个组织都会有自己的使命和愿景,这往往都是通过非利益形式表达和描述的,比如前几年在监理公司的时候,研究后提出公司的使命是“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是从企业责任感、使命感角度而言的,这里的“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内涵是什么?监理公司属于工程咨询企业,所以公认为 提升社会工程建设水平是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如果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借助自身的地位来不断推动社会工程建设管理向更高的水平进步,这是最高的境界目标了。相应地,开展的投资活动要围绕这个内在的最高精神意志的需要,从而不断促成这个组织外在形式的完善和发展。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集聚精气使变得柔顺,要像当初婴儿一样。
第一问回答了投资行为的来源动力,那接下来,要考虑究竟要投资到哪些领域?
要符合组织战略发展方向的领域,这是从内在的相互关系匹配角度而言的,不能脱离组织本身最早的初心。我们要去分析所在组织的构成和特点,梳理各个环节,形成这个组织本身所应具有的、符合自身的能力脉络图,这样我们的投资领域方向就明确了。随着组织的不断发展,这个图会不断细化和优化,当然投资领域方向也不断适应。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清除杂念观察心灵深处的状态,要放下心态,保持平和,不要吹毛求疵。
第二问明白了确定的领域方向,那接下来,具体投什么项目?
要有比较优势和效益的项目。这是从事物选择角度来看,因为我们所知的局限,导致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不可能是最好最优的选择,只能是在我们所知范围内的一个相对更好更优的选择。通过前期策划和可行性研究论证,优缺点有了,如何权衡?要能容得下可承受的缺点,才可能更好去实施项目。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热爱人民、治理国家,要按照社会运作的规则去实施,不妄为。
投资活动谈到这里,就涉及一个方法论问题,投资项目如何实施完成?包括前期策划、可行性论证、后期的实施等。
当然是要按照项目运行的流程、标准做好策划、可行性研究,做好流程与风险管控,顺应各专业、各相关方利益去实施和经营,从而达到既定的项目标准。我们也会碰到没有流程和标准的情况,或者有流程、有标准却朝令夕改,因为个人意志而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过程中各种力量的强制干预(所谓的有为、妄为、胡作非为)往往会导致项目的失败,这里的失败有多种表现形式:项目夭折、项目烂尾、项目完成但不达标,总之,不能经受岁月的检验。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耳闻目见这些感官与外界的接触,保持雌性的安静守柔,谦逊而有大德的心态。
项目完成,怎么检验实施的项目效果目标呢?
应该按照投资活动本身的逻辑,做好项目后评估和后评价,通过对全流程工作和效果的望闻问切,对照既定的标准,找到经验和教训。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通晓事理,真正通达,是不使用计谋、耍小聪明这些心机,如溪流之入大海,终得长生。
一个项目达到了目标,就是投资管理工作做得好吗?当然不是,偶然的成功或失败不能说明什么,那如何持续做好投资管理活动呢?
就是要按照以上流程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逻辑。通过系统运用所得到的成果,推进投资管理活动不断地完善。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长万物,养育万物。生育而不占有,有所作为而不所恃,自行生长而不主宰,这就是最高境界的德。上世纪80年代初严打期间,朱德的小孙子朱国华因强奸罪被枪毙,作为奶奶的康克清没有任何包庇和求情,在随后的家庭会议上,她更是重复了当年朱德在世对家人的要求:违法犯罪的,若有必要,家里主动登报申明断绝关系。并明确告诫孙辈“孙子犯了错自己插手只会成为全国人民的笑柄,任何一个孙辈犯错不只是你自己的事情,而是在折腾你们的爷爷,在损害他的名誉!”不人为去干预社会运行的规则。
回到投资管理工作,按照以上的6个方面的作为,从组织内到组织外、由单个投资项目到整个投资体系去思考投资管理活动本身的内涵,就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去做好投资管理工作本身,从而让投资行为最终符合企业发展的大道。
【小 结】
本章主要继续说明了我们要遵循内心,遵循道,循序而行,在内外交互、前后相通的过程中,积极去作为,最终达到不忘初心、天人合一朴质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