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有朋友去影院看了《美女与野兽》,回来大加赞赏,布景是何等奢华,画面是多么美丽,音乐是如此动人……诚然,这是近期最期待的一部电影,但在等待它上映的间歇,我却做了一个“背道而驰”的举动,那就是,看了这部《怪物召唤》。
《怪物召唤》的海报是近期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明明是童话风,却有着直击内心的效果。这种看上去像买家秀开场白一样的表达方式,只是想告诉你们,有些感觉,确实只能意会,又或者只是我词汇贫乏。但当你凝视这组海报10秒钟以上,会觉得仿佛服下一剂安定,内心的浮躁会变得虚无。治愈吗?可画面分明充斥着浓烈的暗黑气息。
影片从男孩康纳的一场噩梦开始,梦中狂风乱作,房屋倒塌,地面塌陷,生离死别。康纳试图抓住从陷落的地面坠落的母亲,却又无能为力。他反复着这样一个噩梦,害怕又自责。这种把结局早已经写在开头的电影,绝对不止是想向观众讲述这样一个不怎么惊艳的故事。
电影的童话风从片头一直延续开,又加入了水墨的灵动,美妙到让你舍不得快进。但是,如果一定要以童话的标准来衡量这部电影,那么它大概是“离经叛道”的。
现实中的康纳有着悲剧男主人公一样的身世:父母离异,父亲再婚,母亲罹患绝症,外婆虽然疼惜女儿,却和康纳这个外孙很不对眼。在学校里,康纳的存在感只有在被校园小霸王们欺负时才得以体现。这样的人设,符合了童话的开端,却让人觉得丧到不行。这种丧不是单曲循环《灰色空间》就能滋长出的忧郁,而是真正的无助和对生活的无望。就像上帝给你关上了所有的门,却又给你留了一扇通往悬崖的窗。前一秒是希望,后一秒变绝望。
直到某一天,“怪物”的出现,让康纳的生活看似有了转机……
你能想象么,夜深人静,月黑风高,你正听着音乐,画着画,忽然之间自家院子里的一棵树就成了精了。而他的诉求听上去好像很无聊:
这该是一棵多么孤单寂寞的树,难怪康纳一脸惊讶,看树怪的眼神像是看一个智障。何况此时康纳的心思全都在担心妈妈的健康问题上。怪物的出现,不适时宜又无理取闹。
可惜,怪物的执着,比生活给康纳的打击还要来得持久。怪物的童话中,结局不再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反而是比现实还要令人沮丧和挫败。
女巫并非是杀人犯,王子为了复国而杀了心爱的女人。这个世界上,“很多真实的事物都是骗人的。”这是怪物的第一个故事告诉康纳的。我们时常沉醉于王子爱上灰姑娘的美梦,却忽视了王子的世界里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事。
在第二个故事里,怪物又告诉康纳:“信仰是宝贵的”。坏脾气又贪婪的药师实际有着真诚的信仰,看上去善良又充满爱的牧师却轻易就抛弃了信仰。
怪物的故事听上去有点意思,康纳从最初的抗拒逐渐变得有些沉迷。在怪物的鼓励下,他决定通过毁灭来改变,去摧毁他所讨厌的刻板与一成不变。无所畏惧的发泄让他的内心得到了释放,当然,等他回到现实才反应过来,完了,自己摊上大事了。
怪物劝慰康纳要听从自己的内心,说出真心话,虽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童话,康纳开始学会接受现实,并且重新认识了自己。召唤怪物的是被现实逼如绝境的康纳自己,但改变康纳的好像又不只是他自己。
康纳的母亲告诉康纳如果想摔东西那就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如果说母亲在片中是像天使一样的存在,那么康纳的父亲、外婆和老师则是天使的对立面,但他们或许自私、古板、教条,却又不是恶毒的魔鬼。他们会包容康纳的错误,也会试图去改变现状。诚如怪物所言:“不会一直有好人,也不会一直有坏人。”
虽然,妈妈的病最终没有被治愈,但康纳的心却得到了治愈。影片的结尾点睛之余,又悄悄地暖心了一把,如果能博得观众如释重负地会心一笑,那便是导演的成功。这大概就是《怪物召唤》和《海边的曼彻斯特》最大的不同。同样是给主人公设定了一个很丧的背景,但前者会有感情的释放,后者却被自己的“无感情”压得透不过气。(相信很多人也在看完《海边的曼彻斯特》会延续着片中男主的“丧”感,这是另一种成功。)
不是每一个童话的结局都是喜剧,但你得承认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安排。那些游走在喜剧边缘的治愈,有时候会像一碗虚无的毒药,让我们在幻想中把自己推入另一个绝望。如果结局早就写在开头,你是否会选择逃避?
“Too old to be a kid, and too young to be a man.”这不仅是童话的开始,也是说给每一个观众听的。每一个成年人心中其实都住着一个拒绝长大的小孩,别以为我们离童话很远,可能只是你还没被生活逼入绝境。
12:07,像怪物和康纳的约定。你是否也和康纳一样关心怪物的第三个故事说了什么?那么,你愿意用你的第四个故事来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