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不合群的人几乎随处可见。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我们如何变得“不合群”
在过去,因为生活环境单一、交通不发达的原因,使得人们的经历、见识都基本一样。同样的环境下,大家选择同样的做法,对事物产生同样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在通信和交通都便利的今天,我们可以走出去丰富自己的见识,也可以在网络上了解外界,巨大的人员和信息流动性让我们同关系最近的人都不一样。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被评价为“不合群”。
“不合群”的背后是认同感
当我们被没有共同圈子的亲戚和同学评价为“不合群”时,我们不会放在心上。如果是父母和身边的同学、同事这么说,则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人会愤怒、辩解、犹豫、恐惧,有人会重新审视自己和外界。
这是认同感遭到质疑时的正常反应。
自然情况下,人的行为受外界环境和内在认知影响。同一环境下,多数人的认知和进步速率都是大同小异,进而彼此认同。当有人的进步引起质变超过这个环境时,就会遭受到“不合群”的评价。回想一下上学时期,在大家做完普通难度的题就出去玩的集体中,突然出现一个要做完高难度题才出去玩的人,他就会被质疑、甚至讽刺。在工作中,这种情况更是常见。
随着对外界接触的越多,自己的变化越大,做事风格和爱好会随之改变。工作上的同事恰恰来自五湖四海,除了上班挣钱这一点外,大家的理念和行事风格不同是很正常的事,自带八卦属性的人更会随便给他人贴“不合群”的标签。而坚定的人会确定目标,并且经常审视自己的目标加以修正,最终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圈子。
认同感的大小来自于个体和集体的吻合程度,不全是对个人的否定和肯定。
当我们受到质疑,优先分析是自身不足还是和他人不同。
面对同事的评价,如果不影响你工作,就不要放在心上。
面对自己的目标,要考虑如何实现。
关于认同感
可以找一个感兴趣的社群加入它。
绘画、插花、阅读、写作、游戏、动漫等。
不仅会获得认同感,也会一点点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