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天,孩爸和我去不同的地方晚餐。问孩子愿意和谁走,他不假思索的说要和爸爸。在家里,我威严,孩爸温和,平素孩子蹭爸爸(撒娇)得逞频率较高。
孩爸囧着,说希望孩子和我走(一帮大老爷说话口无遮拦,有孩子在不方便)。儿子扯着嗓子坚持,孩爸勉强答应了,转而感叹:“孩子喜欢跟我,也就这两年的事了。再大点儿,再怎么叫他也不愿意一起出去喽。”晚饭后,儿子惬意归来,说是不虚此行。
儿子跟爸爸走,吃不同的菜,见各种各样的人,长见识(跟妈妈在一起,变数不大)。
2.当初,孩爸不喜欢我写,隐隐担心自己琐事暴露无遗。后来,他看我写得欢,除了说不痛不痒要注意分寸之类的话之外便由我去了。
我起初,不敢下笔,怕让人笑话。写点什么小情绪的还遮遮掩掩,后来索性放开了(不管好还是不好,都露脸)。谁想笑就笑起来好了,能给人做做笑料也是有趣的事吧。
有些大V也在自嘲,说自己不知道写过几十万的烂字才能成点样子,我感到些许安慰。捂着,说等自己写好看了再出来,那就没有了以后。
小时候,我在家里、野外都喜欢放开嗓子唱歌,还不懂得那是污染别人的耳朵。渐渐地长大了,在家里唱歌怕影响到邻居,在外面唱歌又怕行为不雅,只好隐忍。我现在,偶尔来个兴致想唱歌,声音卡在喉咙里再也放不出来啦。
我记得,在十几岁的时候唱《人在旅途》:从来不怨命运之错,再多一次又如何……我有了一点点语言理解能力,唱的时候就感叹歌词写的和生活一样(还没有上升到说作者的创作源于生活),带着感情色彩去唱就更动情了。
还有《潇洒走一回》的旋律激昂,我高音上不去也唱得荡气回肠、快活。
唱过的歌,很多,一下子记不起来了。比如悠扬的《我的祖国》唱出祖国美的大气,唱高音的高潮迭起,惬意。我现在,想唱歌,唱不出一首完整的歌来。
在我童年的回忆里,想唱歌、看书(非专业知识)那是有钱人家的孩子特有的专属。
在成年的一段时间里,我满脑子只想着挣钱,挣多多的钱。生活里充满着鸡零狗碎,我疲于奔命,只好脱离书本的爱好。挣扎几年后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是挣大钱的料,转而安心上班、闲暇给心灵找慰籍(看书),幸福感就来了。
记得昨晚,偶像说过一句话:我们要生活过得有诗意,而不是去祭奠有诗意的人生。
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在选择。
3.有人一个月挣一万块,在每月只有两千块收入人群那里,他是佼佼者,应该感到高兴。他在一帮管理层聚餐那里,人家问你的车停在哪里。他心头一怔:“咦,我该有车哈。”于是乎,他按照有车族的标配去要求自己,紧巴巴买车,不管自己生活里是否必要用车。
在追求中迷失了方向,幸福指数要大打折扣。
4.有健康人看别人患绝症,说没救了就不活了。那是,他还没有活到绝症的份上,理解不了人求生的本能。
我以前,假想过自己患绝症了该怎么办。
既然横竖都是死,不能再花冤枉钱,那就找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解决”算了吧。像卧轨、跳楼、跳水……惊吓到别人的死法我不干。
呵呵,我有一次高烧不退,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思维还清晰,想到曾经的自己在心里的假设实在是荒唐。因为想解决自己的人,(疾病最后)已经没有了动手能力。
我们的出生,是经过了父母的同意。死亡,不一定自己能由得了自己。那么,唯一的活着就是好好的爱自己,爱该爱的一切。